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每周人物 > 正文

每周人物 吴昌益:山中有宝 风景独好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8-18 13:57:56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岑巩县思阳镇岑丰村党支部书记吴昌益,是一位干了28年的老支书。为开发山区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他想方设法发动村民,从封山育林到招商引资,从种茶、种松树到种桃、种葡萄……

 

  岑巩县思阳镇岑丰村党支部书记吴昌益,是一位干了28年的老支书。为开发山区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他想方设法发动村民,从封山育林到招商引资,从种茶、种松树到种桃、种葡萄……


吴昌益每天都会抽时间去查看新植葡萄苗的长势情况

  “经济繁荣迎春闹,文明新风拂面来。”盛夏时节,笔者来到岑丰村,一幅幅喜人场景夺目惹人。“这一切都是老书记吴昌益带领我们20余年奋斗的结果!”村民欣喜万分。

  28年前身先士卒

  带领村民上山掘“宝”

  岑丰村地处岑巩县思阳镇西南24公里大山深处,全村辖15个村民组464户1800余人,总耕地面积1397亩,人均不足8分地。

  “一年辛苦半年粮,蕨根野菜充饥肠……”由于地处偏僻,山高地少,交通不便,村民进山出山全靠肩挑背驮,该村曾一度是岑巩县出了名的贫困人口多、矛盾纠纷多、光棍小伙多的“三多村”。

  1986年,35岁的吴昌益经群众民主选举为村长。为了全村的发展,吴昌益每天早出晚归,一心扑在村务工作上。

  在吴昌益的积极建议下,村党支部组织召开了党员、组干、“两委”班子成员会,制定和完善了村委会一系列工作制度,同时围绕如何开发山区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一系列问题,吴昌益提出了“潜力在山,希望在山,致富靠山”的发展路子。

  为了解决村民的温饱问题,吴昌益引来水稻良种,并与31位党员分头下去发动群众搞两段育秧,实行科学种田。一年下来,粮食丰收了,村民人均吃粮从过去100公斤提高到了500多公斤。

  “靠山吃山。”1986年10月,吴昌益提出“把全村2200亩荒山实行统一封山管理”的建议得到村两委采纳。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村民思想不通,吴昌益就与村里31名党员下到各寨与群众交心谈心,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

  “你们父子住4列三间房子够用了,眼下要封山育林,不能违反规定,都是自家兄长更应该支持!”1986年中秋晚上,吴昌益委婉拒绝了自己大哥为讨儿媳申请建房用材的请求。

  此事传到各组各寨,村民完全信服了。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只要我们带好头服好务,群众就拥护!”事后,吴昌益在村两委会上对党员干部们说。

  1986年冬,吴昌益发现野牛塘山高地宽,是个造林的好地方,于是他带领村民背被子、扛劳动工具,上野牛塘山安营扎寨。

  为了调动村民积极性,吴昌益还特意做了15面红旗分发到各组,出工时把红旗插在工地上。

  “每次战斗打响,大伙谁也不想落后。”村民杨洪明对当年植树造林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除夕夜,村民们都回家过年了,吴昌益、龙家亮等几位村干却把年饭背到山上吃。

  人心齐泰山移。从1986年至1988年,仅用了三个冬天5个月时间,岑丰村就实现造林3600亩,全村林场面积一下子扩大到5800亩。

  同时,由于管理有方,林木生长茂盛,仅1990年就向国家交售商品材150立方米,收入4万余元。“岑丰村林场产值目前已达3000余万元,成为全县村级林木资源最为雄厚的林场。”该县林业部门估算。

  办学堂 办茶厂 修山路

  时刻想着多为群众办事

  “每年至少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好事!”吴昌益以此作为衡量每个党员党性强弱的标尺。

  村小校舍破烂、简陋,儿童入学率低。吴昌益担任村长不久,就想办法多方筹资7.3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新修了村小学教室6个,办公室、教工宿舍960平方米和学校运动场。

  建校过程中,吴昌益主动挑起质检重担,30多天吃住在学校,由于劳累过度,曾多次昏倒在工地上。

  在吴昌益的带动下,学校三个月就修好了,还增设了学前班,儿童入学率达100%。同时,还开办了农民技术学校,定期给农民传授农技、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培养现代市场型农民。据统计,20多年来,共培养了中专以上学历专业技能人才200余人。


近日,在岑丰村马鞍田组公路边,两位来自湖南长沙的自驾游客用手机拍摄当地乡村美景

  为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1986年以来,吴昌益先后带领村班子多方筹集资金6万元,发动村民投工2300多个,修建了人饮工程4个。

  野牛塘山顶地势平缓,终年云雾缭绕,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种茶。1990年春,吴昌益瞄准这一资源优势后,组织群众开垦种植了304亩茶园,茶叶长势喜人。

  “茶场未纳入上级扶贫项目,茶叶加工厂房如何筹建?”1993年新春伊始,当人们还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之中时,吴昌益却带领村民冒着严寒,开挖茶叶加工厂房基地。

  村民的实干精神很快就获得县、镇两级充分肯定,及时下拨资金17万元,在山下兴建45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1996年,加工厂运营投产。

  由于技术不到位和管理不善。1997年、1998年,茶厂连续两年入不敷出,村民怨声四起。

  “如果再这样下去,我就真成了败家子。”吴昌益及时召开村两委会议,选派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和茶叶加工技术。

  第二年,茶厂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模式,走出了一条山上办基地,山下建厂房的新路子。

  如今,茶厂每年生产茶叶1.3万公斤,年收入60余万元,为集体年增收2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50余人,创劳务收入40万余元。产品远销贵阳、福建、浙江等地。

  带领村民苦念“山”字经

  山村旧貌换新颜

  “一个好领头,带出一个好班子,闯出一条好路子。”从1991年起,岑丰村党支部连续10余次被省、州、县表彰为先进党支部。

  近年来,岑丰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抢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以思州柚、思州水蜜桃为主的优质果品基地开发力度,把集体的380 余亩和农户的100余亩荒山进行统一规划,连片开发。该村600亩优质果品基地已初具规模,今年内将产生经济效益。


吴昌益为村民传授桃树疏果技艺

  村民思想观念变了,经济发展了,生活环境也实现大改观。如今,岑丰村已有约20%的农户建起了小洋楼,家家修通了水泥路、用上了自来水,电视覆盖率达100%,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5000余元,村级实体经济积累3500余万元,林场、茶场承包年创收8万余元。(杨政权)

责任编辑:凌忠云【收藏】
上一篇:每周人物 吴必彦:侗寨“愚公”十年义务修山道
下一篇:每周人物 吴智:从民间艺人到高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