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每周人物 > 正文

每周人物 吴昌益 “老村官”办“傻事”不言悔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12-17 09:56:33  来源:  


  ○张维军

  长相憨憨的,穿得老土,话说得很少,活干得最多,人家说他傻;村民的事,苦活累活,他冲在前面做,人家说他傻;村官待遇低,责任却不少,当了26年村官,好处没捞着,“亏”却吃了不少,人家说他傻。
 



吴昌益带领群众修建的通村水泥大道

  然而,他的“傻”赶走了一个村庄的贫困,换来了小康幸福,也换来了群众对他的信任和赞许。

  如今,64岁了,他还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永不言悔。

  他叫吴昌益,是岑巩县思旸镇岑丰村党支部书记。

  “傻事”一:大年三十吃住在林场工地

  岑丰村距镇政府所在地24公里,辖15个村民组,492户,1914人,总耕地面积1397亩,人均不足8分地。

  先前,岑丰村偏僻,没有公路,村民进山出山全靠肩挑背驮,过着“一年辛苦半年粮”的苦日子。

  1986年6月,38岁的吴昌益经群众选举当上了村委会主任。

  如何帮助群众解决温饱问题,是摆在吴昌益面前的头等大事。在群众会上,他语出有力:“我们不能这样祖祖辈辈的苦熬下去,一定要苦干到底,才有希望摆脱贫穷。”

  吴昌益通过集思广益,充分听取村“两委”的意见,明确了“潜力在山、希望在山、致富靠山”的岑丰发展路子。



吴昌益在巡山护林

 

  1988年冬天,吴昌益发动群众植树造林,他身先士卒,背着被子、扛上劳动工具在野牛塘山头安营扎寨,一边劳动,一边指挥。为了提高劳动效率,他想了一个窍门,做了15面红旗分发到各组,出工时把红旗插在工地上,全村15个组,谁也不甘落后。

  为了带好头,吴昌益没有离开过林场一天,大年除夕,村民们都回家过年了,他却把年夜饭背到山上吃,带着村干和党员一班人坚持植树。

  通过村干、党员的模范带头,仅用1988年、1989年连续两个冬天,就造林3600亩,使全村林场面积扩大到5800亩。

  为保护好森林资源,他又牵头制定了封山育林管理制度,对村里的集体山和村民的自留山实行统一封山管理,严格界定了村民申请用材的条件。

  1990年中秋节的晚上,吴昌益的侄子结婚建房需要用材找到他,他耐心的做侄儿的工作,并委婉拒绝了,此事传到各寨,村民们服了。

  由于管理有方,据林业部门估算,现林场产值已达1000余万元,每年可为集体创收5万余元。

  “傻事”二:修通村公路他开工最早收工最晚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吴昌益认准的一个理。

  为了修建通村公路,他经常背着个帆布包,四处奔走,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筹集到资金2万余元。

  有了钱,他就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劈山修路。在建设工地上,他每天总是开工最早,收工最晚的一个。

  一天,他在指挥过程中,意外被一块滚落的石头砸昏在地,群众紧急将他送往医院抢救。

  醒来后,他才知道自己的左脚严重骨折,医生嘱咐他在家安心休养3个月,可不到一月,就见他拄着拐杖在工地上来回巡视,监督每一段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村民们见之无不感动。

  在他的感召下,工程进展得十分顺利,不到3个月,一条通向村外的5公里公路终于修通了。

  路通了,吴昌益带领群众致富的决心更大了。

  要让农民兜里有钱,必须改变农业产业结构。他瞄准了岑丰村“地势平缓、海拔较高、土壤肥沃”的自然优势,1993年,组织群众开垦种植了304亩茶园,当年茶叶长势喜人。

  但吴昌益看着却心里发愁,茶场又不在上级扶贫项目之列,茶叶加工厂房如何筹资建设呢?

  1996年新年伊始,人们还沉浸在欢乐之中时,吴昌益却带领群众冒着严寒,开挖了茶叶加工厂房基地。

  没有资金厂房怎么建?吴昌益把摆在眼前的困难积极向上级汇报,在县政府的协调下获得了17万元的扶持资金,在山下建起了45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

  到1999年,茶厂开始盈利。现在每年可生产茶叶1.5万公斤,产品供不应求,远销贵阳、福建、浙江等地,年收入达35万元,种植户平均增收6000余元,解决了富余劳动力50余人,创造劳务收入9万余元。
 

责任编辑:yangyi【收藏】
上一篇:每周人物 创新永无止境——吴斌和他的那些发明专利
下一篇:每周人物 杨玉爱:青山界脚下撑起半边天的好媳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