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每周人物 > 正文

用双手触摸光明,盲人按摩师的逆袭故事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8-08-20 15:50:57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31岁那年,朱必忠成了盲人,他说如果不是这样,人生绝对没有那么曲折。但是,命运不可以选择。说起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朱必忠娓娓道来,个中的曲折让人嘘唏不已。
  

 

   在凯里大十字新华书店背面二楼上,有一家盲人按摩店,他的主人,叫朱必忠。

  31岁那年,朱必忠成了盲人,他说如果不是这样,人生绝对没有那么曲折。但是,命运不可以选择。

  说起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朱必忠娓娓道来,个中的曲折让人嘘唏不已。

  “焊接货车大梁 断送双眼”

  朱必忠1965年出生于福泉市陆坪镇复兴村,在他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那时还没记事,父亲的模样,在他的脑海里是相当模糊的。

  之后,母亲带着弟弟改嫁,伯父把朱必忠和他的哥哥接到了家里,当儿子来养。“伯父家的经济条件也不好,所以小时候尽管有家,但仍然吃了不少苦头。”朱必忠说,这些苦,锤炼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

  17岁那年,朱必忠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因为已能自食其力,所以他和哥哥搬出伯父家,另外组建了“家庭”,兄弟俩相依为命。

  大哥结婚后,朱必忠就去学开车,成了一名货车驾驶员,每天都有些收益,家庭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这期间,朱必忠还娶了媳妇,有了儿子。

  但是,比贫穷更可怕的灾难却在不远处等着他。

  有一次,在运货中朱必忠货车的大梁扭断了。修车时,他自己对大梁进行焊接,因没有佩戴专门的眼罩,强烈的火花喷射,朱必忠眼睛受到严重刺激,当场倒在地上。

  医生说,他的眼珠受到了严重的损伤,修复的可能性及其渺茫,结果,朱必忠住院治疗了三个月之久,没有任何效果。就这样,年轻帅气的他成了盲人。

  这一年,是2000年的9月7日,朱必忠才31岁。


 

  “乞讨路上,人情冷漠比骨肉之伤更痛”
 

  眼睛看不见了,不能再开车,镇里让他经营一批木材,这样收益还是有保证的,但好景不长,厄运再度降临。

  不久,妻子忍受不了朱必忠的“盲人生活”,卷起铺盖就走了。“我预感到她要离开,但自己都这样了,没有必要阻拦,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是朱必忠说这是他当时的态度。

  妻子离开了,朱必忠不愿意投亲靠友,他拉着2岁大的儿子,带着仅有的4元人民币,离开了家。

  去做什么?乞讨!

  多年后,和朋友们谈到自己的今天,他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我老朱就是靠这4块钱起家的!”

  出门的第一站,是凯里的炉山,跑炉山的班线车他都认识,司机们也知道老朱落难了,非但不收他父子的车费钱,还发动乘客捐款。当天,包括在炉山街上讨到的钱在内,总收益是70多元,算是他父子的第一桶金了。

  “讨到这么多是有原因的,我还是正常人的时候,经常在炉山一带活动,这里认识我的人不少。”朱必忠说。

  之后,朱必忠去了凯里的大风洞,他担心儿子被人拐走,便转移到乡村,走遍了炉山、大风洞的村村寨寨。

  但是,在乡村,讨到的主要是大米,现金比较少,一天可以得到大米30多斤,钱币运气好的时候二三十,不好时就只有十几块。

  朱必忠把粮食储藏了起来,最后他储备的粮食竟然有1000多斤。

  在乡村乞讨期间,有些农户好心,就让他们留宿在家里。比如在黄平县上塘乡,有一位老人就留他父子住了一个星期,待若上宾。

  但多数人只给钱米,不愿意收留,老朱就带着儿子住猪牛圈,盖上稻草,也很暖和。

  他出门时,除了带仅有的4元钱,还带换洗的衣服,一路上,衣服脏了,就在河边洗,然后就地晾干,才离开赶往下一个地点。

  由于眼睛看不见,儿子就是朱必忠的眼睛,但那时,孩子毕竟很小,也有“指挥”失当的时候,加之乡村路坑坑洼洼,很不好走,朱必忠经常摔跤。

  有一次,父子俩乞讨来到凯里市大风洞乡的都蓬村,期间老朱一脚踩空,滚下了两丈高的路坎,腿部严重受伤。

  当地人把他抬到了路面上。这次伤筋动骨了,乞讨无法进行下去,父子俩只得打马回了“家”。

  在福泉老陆坪老家养了一个多月,老朱才恢复了元气。不过,他说这点痛算不了什么,让他最受伤的,是人情的冷漠。

  在乞讨的路上,他遇到了很多亲戚和朋友,但他们中的多数人连招呼都不打,就走开了,像是避“瘟神”。

  “都说人困难时,没有亲戚朋友,我算是领教了。”朱必忠说。
 

  “50万元从天而降 但亲情更是无价之宝”
 

  这一时期,朱必忠的活动范围,都是距离家有四五十公里远的地方。一年后,他开始出远门,走遍了黔东南州16个县市,之后取道从江,进入广西境内,沿着稍大一点的城市走。

  多年后,回忆这段经历,老朱说:“我们这也叫从农村包围城市了”。

  老朱和儿子在省外活动了4年多的时间,去过的省区有广西、广东、浙江、上海、江西、湖南、四川、重庆、云南,最后,从云南折返回到贵州,行程有数万公里。

  每个省区,他去过的城市都在十个以上,运气好的时候,每天有上百元的收益,一般情况下,都是几十元。

  天气较好,父子俩就睡公园、车站。冷天、下雨天,就住几元十几元一夜的旅店。吃就更简单了,都是几元钱的饭菜。

  因为老朱是盲人,一路上没有人为难他父子俩。在上海,他遇到了一桩可以发大财的事,但老朱回绝这笔“买卖”。

  一天上午,他正和儿子餐馆吃饭,突然有一位财大气粗的男子对他说:“你这儿子长得好,我给你五十万,你把他送给我,办过户手续产生的各种费用我来承担,以后,我绝不会亏待他。”

  说完,他就拿出大沓现金下定金。老朱摆手拒绝了:“非常感谢你的美意,但是我的儿子是我朱家的根,也是我的希望,你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可能把他送给你。”

  这位先生又说了一通,但老朱就是不答应,态度非常坚决,对方只好作罢。临别时,他郑重地说:“你是位好父亲,这样吧,我给你120元钱,祝你们好运。”

  朱必忠说,这是他在省外向单人讨到的,最多的钱。


 

  “苦练本领变身老板按摩店内再遇良缘”
 

  2006年,老朱带着儿子回到了福泉老家,他同时带回来的,还有2万多的“收益”。

  这笔钱,后来成为了他的创业“基金”。

  在家里,朱必忠将儿子交给了外婆看管,然后将自己之前讨到的1000多斤大米进行了分配,就独自出门了。

  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老朱来到了都匀,进了一家按摩店学习盲人按摩技术。在这里,他遇到恩师祝建吴先生。

  朱必忠知道自己输不起,没有任何的退路,所以学得非常认真,一招一式,都反复训练,练就了非常扎实的基本功。

  他在都匀学艺半年之久,不仅学到了技术,还有了收益,祝恩师对他的评价是:“你很有天分,也非常的勤奋,是我教出的最好的学生,你的技术,和我已经不相上下。”

  但是,恩师这时也“翻脸”了:“像你这样的情况,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天地,你走吧。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不要在都匀开店。”

  朱必忠理解老师对他的一番苦心,也理解他的难处。就这样,他漂泊来到了凯里,一个并不陌生城市。

  凯里四小附近一家盲人按摩店收留了他。在这里,他每个月有300多元的纯收益,吃住老板都包了。

  几个月后,老朱“跳槽”,来到凯里永乐路的一家按摩店,这里工资略高一些。

  但对行道越来越熟悉让他愈发不安分,他觉得到自己拥有一家按摩店的时候了。

  不久,他把乞讨获得的2万多元人民币拿出来,在凯里中博租了一个门面,经过一番的装修,老朱按摩店正式挂牌。

  在属于自己的按摩店,老朱既是老板,也是按摩师,他凭借过硬的技术,征服了大批的顾客。“开业一年多以后,就打开了局面,每天接待上百人,其中多数都是回头客。”朱必忠说。

  很多顾客,最终都成了他的朋友,对其事业帮助很大。比如中博的开发商佘美林先生,不仅自己来消费,还把家人都带来了,最终,一家人还有诸多朋友,都成了老朱按摩店的铁杆消费者。

  黔东南民高的一位老师,体验了老朱按摩的功夫后,非常赞赏,不仅常来,还常年做起了老朱按摩店的义务宣传员,由她发出去的宣传光碟,不计其数。

  黔东南州内一些党政领导也慕名光临老朱按摩店,体验之后,对朱必忠的手艺赞不绝口。

  当初眼睛被灼伤之后,结发妻子离他而去,尽管朱必忠对此表示理解,但这毕竟是人生中比较悲催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以老朱按摩店为媒,朱必忠最终又找到了爱情。

  老朱按摩店挂牌后,由于生意不错,朱必忠请了一位大姐到店里做饭。经过几年的观察,这位大姐发现朱必忠做人处事很好,责任心强,值得托付终生,遂把自己的妹妹黄洪琴介绍给了他,就是朱必忠现在的妻子。

  两年前,他们正式结为夫妻,共同经营老朱按摩店。

  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朱必忠后,黄洪琴苦学按摩技术,如今她已成长为了能独当一面的的按摩师。

  人生之路的坎坎坷坷让朱必忠深切的感受到了做人的不易,所以,在自己闯出一条路之后,他也会尽力去做一些好事。他手艺精湛,不少人慕名前来拜师学艺,朱必忠均不收学费。他收的第一位徒弟是来自瓮安的盲人朋友熊廷军,熊廷军学到技术后,就留在了老朱按摩店,如今每个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益。尽管眼睛看不见了,但因为有了过硬的生存本领,熊廷军仍然是家里的“顶梁柱”。

  老朱按摩店的盲人按摩师黄天柱,也是朱必忠的徒弟,他凭借手艺,不仅养活了自己,他的收益也成为了家里重要的经济来源。

  据统计, 从2006年从业起至今,朱必忠收徒已达四五十人之多,他们中有正常人,也有像他一样的盲人,学到技术之后,大多数能自食其力,少部分还在外地开店当起了老板,成为了纳税人。

  前几年,老朱按摩店所在的门面的房东要征收6.5万元的转让费。而此间,朱必忠的积蓄已用于购买商品房和对老家房屋的重建,无力承担这笔费对他来说比较“额外”的费用,他被迫搬到了凯里新华书店背面二楼上。

  无论到哪里,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他都是不离不弃,但是近年来,按摩业进入了低迷时期,老朱按摩店的生意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原来每个月有七八千甚至万把元的收益,现在减少了一半。”朱必忠说,不过在他看来,低迷是暂时的,他相信只要拥有良好的技术、诚实守信的经营态度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链接:

  关于盲人按摩这个行业的情况,记者从凯里残联了解到,整个凯里市约有30余家盲人按摩店,由于盲人按摩行业的不稳定,且人员流动性较大,目前从事盲人按摩的盲人约有80—100人,大部分盲人按摩师都是来自外地,凯里本地的按摩师只占其中10%不到。

  凯里市残联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全市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市残联对欲从事按摩师的盲人免费提供技术培训、残疾人辅助器具以及工作服等,让他们用自己所学技术和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助他们重燃起生活的斗志,重获光明的人生!(图文/本网记者 王晓 田应龙 王莉 视频/罗剑锋)

责任编辑:李凯莉【收藏】
上一篇:锦屏县徐斌:为群众安上“安全”栏
下一篇:"等工师傅":我们凭手艺和力气"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