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光明日报:让大数据给公众健康带来获得感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6-07-05 11:04:21  来源:光明日报  


  过度诊疗困扰病患、排队约号费时费力、医疗信息不共享导致重复诊断……未来,医疗领域的这些“短板”将有望逐步补齐。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020年初步形成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体系。

  在公众看来,健康医疗大数据与百姓生活距离遥远,主要存在于有关部门的数据库当中,运用于宏观层面,难以让实惠变得可见和可及。不少医疗数据也的确如此,比如疾病谱、药品销量、诊疗人数及趋势、医疗筹资和使用数据等,这些宏观数据虽然极具利用价值,却远离百姓生活。

  然而,不少健康医疗大数据其实与百姓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广泛存在于普通诊疗活动当中。例如网上挂号、移动支付、远程会诊、可穿戴医疗设备、就诊“一卡通”等,都是数据信息在诊疗过程中的成功运用,不仅方便了患者,而且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但总体而言,与这方面存在的巨大潜力相比,“数据亲民”还做得远远不够,百姓所得到的实惠也远不及预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大数据应加强知识普及,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医疗信息。当前,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突出,主要原因是患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不通畅。信息时代理应让患者获取更权威的医疗信息和医学知识,但当前网上信息鱼龙混杂,不仅参考价值不大,有时反而起反作用。大数据理应抢占知识和舆论高点,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填平医患“信息鸿沟”作贡献。

  其次,大数据要更好地匹配医疗供需,帮助化解“看病难”。在这方面,大数据可施展的空间巨大,譬如,可开发出更多便捷式医疗设备,建立更加通畅的医疗数据输送渠道,让医患不见面也能及时反映病情变化,给予精准诊疗。再如,诊疗流程应该得到进一步优化,让等待的时间更短、过程更舒适,使看病成为轻松事。数据可便民,只需让数据多“跑腿”,患者就能少折腾。

  此外,大数据可成为“降费先锋”。当前,检查之所以要反复做,是因为数据没有相互利用,结果不能共享;医疗成本之所以居高不下,与医院重复建设和设备利用率不高有关;网售处方药之所以难实施,是因为规则还没有完善,等等。大数据本可大幅降低医疗费用,但当前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可见,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巨大潜力有待挖掘,这既需要突破观念和技术束缚,也需要明确数据的应用模式,既要务虚,也要务实,除了要做好宏观利用外,还要用接地气的方式,提高大数据运用的可及性,增强实用性,让百姓感受到大数据带来的更大获得感。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1-5月失业率处较低水平 新增就业577万
下一篇:人民日报:手机不实名?停机最管用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