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每周人物 > 正文

天柱杨思浩:穷村换新颜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8-08-15 15:04:10  来源:多彩贵州网  

米溪村是天柱县一个较为偏远的苗侗民族聚居村寨,由米溪、西安和革溪三个小村合并而成,2015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如今,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修到了村、组,户户通了入户路;外出务工的村民开始纷纷返乡,他
         米溪村是天柱县一个较为偏远的苗侗民族聚居村寨,由米溪、西安和革溪三个小村合并而成,2015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如今,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修到了村、组,户户通了入户路;外出务工的村民开始纷纷返乡,他们抱团发展,相继建起了合作社,高山黑葡萄、黄牛、竹鼠、土鸡土鸭、绿壳蛋鸡等一大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到了8502元,多数群众买起了小轿车,村集体从负债31.8万到积累34万余元,米溪村从有名的穷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一切,都离不开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村里的好支书——杨思浩。

  ——立志摘穷帽 回乡担重任  为了生活,米溪村里的青壮年不得不常年外出务工,四处奔波,村里留下的多是不能外出的儿童和老人。和村里很多年青人一样,杨思浩很早就立下了走出大山、摘掉穷帽的理想。他大专刚毕业就到广东、福建等地打拼,做过生猪饲养员,做过电梯维修和管理,做过销售业务。他不怕脏不怕苦,只要能学到技术致富,他什么都肯学什么都肯做,逐渐掌握了一些技术,并有了经济基础,不久就到乡里建起了一栋漂亮大砖房,令其村民羡慕不已。

  

杨思浩指导农户修剪整理葡萄

  2016年春节,杨思浩抽空回了趟米溪,与多年四处漂泊在外的亲友们有了一次难得的相聚。“我妹崽今年上小学了,我两口子要出去打工,她没人接送照看,真担心呢。”“我家这情况也老火,但是不出去打工,一家人哪得钱来生活哟”“我最迟初8也得出门了,我老头年纪大了,家里的田地就要撂荒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讲述自己外出打工的困扰。杨思浩听着,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我们天生就该受穷?除了外出打工就没有其它出路了吗?”杨思浩不信这个邪,他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留了下来,誓要走出一条新路子来。2016年,他高票当选为村支书,自此,结合本村条件,他开始自费四处考察学习,到上级部门跑项目,发动村内群众,为米溪村的发展和全村人脱贫致富梦奔走不息……

  ——领头创佳业 荒山变银山  米溪村是一个以山区为主的村寨,山区面积占全村面积的90%以上,坡度基本上为60度左右,而且土质稀薄,为了念好“山字经”,杨思浩急得天天往山里钻。大家心疼的劝说道:“我们几辈子人了,荒山还是荒山,你去就能挖出个金元宝来?还是想其它法子吧。”

  在摸清土质和山情后,杨思浩自费带领党员和村民先后到贵州周边县市和湖南等地考察山羊养殖,桃子、李子、葡萄等种植项目。经过反复考察和论证,最终,杨思浩选中了湖南芷江的高山优质黑葡萄作为米溪村的产业发展。高山黑葡萄是高海拔、耐旱,只发展浅表根系的水果,完全适合米溪村山高土薄的特点,而且口感好、品质高、产量高。经过杨思浩的大力宣传,村民们你1万、他5千的把钱交到了杨思浩手里,一下子就筹集了近70万元。说干就干,杨思浩带着大家开山修路,开荒炼山,搭葡萄架、栽苗、施肥……第一期就做种了80余亩。因为管理有方,葡萄第二年就挂果了。大家喜出望外,村民群众又继续开荒做了120余亩。

  如今,整齐的葡萄架一片接着一片,第一批葡萄架爬满了葡萄藤,绿油油的叶子下面挂着一串串优质的黑葡萄。杨思浩自信地介绍说:“一般情况,葡萄苗第一年是不产果的,但是我们种植的葡萄第一年就产出4000多斤鲜果,说明高山黑葡萄完全适应我们这的土壤和气候,盛果期每亩8000斤完全不是问题。”

  高山黑葡萄成熟晚,错开上市高峰期,品质好完全不愁销路,而且还与葡萄酒厂签订了收购协议,让销路更加有保障。下一步,杨思浩还将带领村民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的荒山“披绿衣”结硕果,成为大家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致富传帮带 抱团好发展  几年前,杨思浩到福建打工时学到了生猪养殖技术,回到米溪就建起了养殖场,引进长白山种猪和本地黑毛猪杂交繁殖,第一批就高产繁殖50余头,村民见了无不称赞,纷纷前来“取经”。为了找到适合本村的产业项目,杨思浩四处考察学习,回到村里自己先实践,实践成功了,村民想学的,他都毫无保留的教他们。种养殖过程中,技术细节上有疑问的,只要联系他,他都亲自赶到现场指导。

  为了更好地对其他产业跟踪服务和指导,让更多的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在他的组织下,共筹措160余万元资金创建渔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种植高山黑葡萄18户,覆盖40户贫困户,带动11户养殖生猪,覆盖6户贫困户。贫困户杨思万无不高兴地说:“杨书记有技术,凡事都是他自己先带头干,有了收益从不忘记我们,跟着他心里踏实,我们自己也有了产业,脱贫致富有盼头了。”

  为充分发挥党员、村干的致富带头作用,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通过“十户一体”抱团发展产业,鼓励村民利用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资源,入股合作社。在杨思浩的带动下,村里的专业种养殖合作社和加工厂如雨后春笋纷纷建了起来,高山黑葡萄、黄牛、生猪、冷水鸭、鹅、绿壳鸡蛋、竹鼠等特色种养殖业,门花厂、环保炭厂、食品厂和扶手加工厂等加工产业兴盛起来。仅2017年,米溪村就成立了9个专业合作社,投资达513万元,吸纳贫困户59户,解决238名村民就业。村里开始有了收益,短短时间里不仅把村集体欠下的31.8万元债务还清,还积累下34万元,摘掉了“空壳村”的穷帽子。因为脱贫攻坚成绩突出,2018年,在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中,米溪村党支部被评为“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

  ——倡导新风尚 旧貌焕新颜  要想富、先修路。“不管多困难,我们一定要把这些路修起来!”这是杨思浩跟全村人的承诺。米溪村山高路陡,村组之间交通极为不便,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落后成了脱贫致富的一大难题。没有资金,他多次往镇、县里跑项目,为了把路规划得更好,他常常上山实地察看。米溪村是空壳村,没有经济积累,修路需要占用群众的耕地和山林,没有钱补偿,村民意见很大,为了统一思想,他多次召集党员、组干和村民开会,做思想动员。2017年底,米溪三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全部通上了水泥路,串户路完成80%,每个组都亮起了路灯。

  杨思浩干一行爱一行成一行,他不仅善于搞活经济,而且在移风易俗方面,也是标新立异。为解决农村乱丢垃圾和不讲卫生的陋习,他探索出了农村垃圾“户投放、组收集、村清运”的处理模式;为革除农村滥办酒席、燃放爆竹和攀比浪费的陋习,他一方面完善村里的“合约食堂”,把革除陋习树立节俭文明新风的内容写入“村规民约”里,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带领党员、村(组)干率先垂范,并严格约束家人,以党风促民风。在2017年,还获得了国务院“创建无邪教示范村”荣誉称号。现在的米溪干净整洁,乡风文明,各种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天柱有名的文明村。(刘见相 龙洋)

责任编辑:龙庆洋【收藏】
上一篇:把瑶里扛肩上 把村里人放心上
下一篇:用心传承文化 用针创造艺术——访苗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