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每周人物 > 正文

潘金兰——这个母亲不简单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6-07-12 11:49:11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高文村,有这样一位壮族农妇——潘金兰。年已50岁的她,虽不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却是村里公认的慈母,她多年来为家、为孩子尽心竭力的付出,赢得了周围群众发自内心的尊重。

  本网讯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高文村,有这样一位壮族农妇——潘金兰。年已50岁的她,虽不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却是村里公认的慈母,她多年来为家、为孩子尽心竭力的付出,赢得了周围群众发自内心的尊重。

  笔者第一次见到潘金兰的情景很特别。摩托车开到高文村第四组路口,见到一位背着农药喷雾器向外走的淳朴农妇,向她打听潘金兰家,她说自己就是潘金兰,于是笔者说明来意,她说“孟老师(她丈夫)在家,我去上坡做事了,你和他聊吧”,笔者顺手拍下了她淳朴的笑容。




20岁时的潘金兰
 

  潘金兰是高文本村人,年轻时是村里的一朵花,1988年嫁给本村的小学教师孟胜辉为妻,先后生下儿子孟庆明和女儿孟玉蝶。孟老师那时还在另一个乡——斗里乡任教,周末不忙时才回家一趟,帮不了家里多少,她就独自在比现在贫困得多的村子里承担所有家务、农活、带孩子。而婚前喜欢参与村里民族文艺活动的她,也多年没有“闲心”去参加过,人们见到的都是她带着两个孩子在田间地头的身影。

  如今,孟庆明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孟玉蝶也还在大学校园里读书,在他们自小的记忆中,母亲就是一位话不多、脸上总带着笑容、跟村里的乡亲从没红过脸的好妈妈。孟庆明说“爸爸曾经有五年到贵阳进修,根本顾不着家,妈妈是又当爹又当妈,做饭、缝补衣服,在照顾好我们的同时,田里的活一样不落,还伺候好爷爷奶奶,并经常到前村外公外婆家帮照顾老人。”




40岁时的潘金兰
 

  孟玉蝶说“为了让爸爸在贵阳能够安心进修、手头不紧,也为了哥哥和我的学费,妈妈自己还养猪养牛养鸡养鸭,后来更是自己到广东、广西、浙江打了几年短工,每年去几个月,挣钱拿回家,也是在电话上听我们说想她得很了之后,不久就回来了。”

  就这样,伴随着潘金兰年复一年的辛劳,略微腼腆的孟庆明和开朗外向妹妹孟玉蝶逐渐长大,兄妹俩不仅学习上认真自觉,也懂得心疼母亲、主动帮家里分担家务、农活,他们不仅有着农村孩子的健康,更在成长中秉承了母亲坚韧的性格和与人为善的处事原则,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笔者问道,在他们小时候有没有妈妈对他们生气的时候,孟玉蝶说母亲虽然没有太多文化,但如果孩子们做错了事,她从来都是用简单语言讲道理,没跟孩子们急过眼、大声吼过;而孟庆明则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只有一次,我很小的时候突发奇想用凿子把家里的锅子弄通(破)了,我妈在我屁股上拍打了两下,说‘锅子破了怎么给你们做饭’,就这一次,我也没觉得疼,但知道我妈生气了,印象特别深刻”。

  作为潘金兰的丈夫,孟胜辉老师满怀深情、满怀歉疚又满是骄傲地说“我的妻子潘金兰为这个家做出了太多太大的贡献,我在外任教几十年,回到翠里乡也是在翠里村教书,对这个家、对两个孩子,帮不上任何事,对此我是有愧疚的,幸好有我妻子,是她独力撑起这个家,并对两个孩子用她最质朴的言传身教,让他们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走上社会,我都不知道如何感谢她”。




潘金兰上山打农药
 

  这不禁让笔者想起最初分别跟村里的“三大员”——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了解本村的“慈母”情况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潘金兰,还说“不管问哪一家,这都是公认的,虽然说起农村妇女个个都贤惠,但潘金兰实在是不容易,培养出两个大学生哦,这个‘慈母’不简单!”。

  电话上,孟庆明和孟玉蝶告诉笔者,他们每周都会跟母亲通一次电话,向她报告自己的工作、学习情况,他们怕母亲不放心,而听到母亲温和、慈祥的声音,就总有一种力量激励着他们为未来去奋斗、去努力!

  做完农活回到家的潘金兰,面对笔者,只是一个劲害羞的笑,说“不会讲,不晓得怎么讲”。

  潘金兰,尽管拙于表达,但她却用她简单而质朴的人生哲学,用她的青春与一生,给人们诠释了一份于平凡中彰显伟大的母爱......(汤蛟)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丹寨:苗家蜡染姊妹花 巧手传承来富家
下一篇:苗绣达人——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