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确保能培养出人才、引得进人才、留得下人才,镇远县五项举措狠抓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积极扩充和做大人才总量。结合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把职业学校课堂搬进企业厂房,培养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专岗相适的技术型人才。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型人才。
二是大力推进产业和园区建设集聚人才。设立100万元的科技创业种子投资基金,鼓励和引进一批产业人才、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团队、返乡农民工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到园区就业创业。
三是切实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政府购买岗位、报考公职人员优先录用、建立“五险一金”等措施,选拔一批优秀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社会服务领域工作,配齐配强乡镇科教文卫等基础专业技术人才。从2013年起,县级国家机关需补充的公务员,每年拿出80%的名额面向在乡镇、村工作满3年的基层任职人员考录或遴选。
四是加大人才津补贴投入。对于在我县工作的“两院”院士每月补贴1万元;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管理期内的核心专家,每月补贴4000元;省管专家每月补贴1500元;州管专家、州级拔尖人才,每月分别补贴800元、500元;对我县管理期内的县管专家、拔尖人才,每月分别补贴500元、200元;对高级技师每月补贴500元;正高职称人员、具有学历学位的博士,每月分别补贴1200元、1000元。副高职称人员、具有学历学位的硕士,每月分别补贴400元、200元。对在乡镇及以下工作的各类人才,每月按本人基本工资的20%发放基层工作津贴。
五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体制。拟新提拔任用的乡科级领导干部,至少三分之一的岗位面向全县公开选拔,事业单位关键职位实行竞争选聘。推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和地区之间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的相互流动,实行工资等待遇按其担任职务就高套入、身份自主选择和来去自由等政策措施;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在企业兼职或任职,对任职的实行三年内“保薪保职”。
到2017年,全县科技人才达2000人,各级和各类专任教师达2500人,文化方面人才达1000人,医疗卫生人才2000人以上,产业园区集聚研发型、经营型、技能型等各类人才3000人,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50人以上,培训农村实用人才5000人以上。(周承锦)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