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长假,镇远县游人如织,各景区、宾馆、客栈暴满,旅游市场异常火暴。该县名胜青龙洞古建筑群、舞阳河、石屏山等各处景区接待游客量均突破了历史最高记录。
国庆、中秋旅游市场的火暴,是镇远县今年旅游业高度繁荣的一个缩影。据统计,今年镇远县旅游业继续呈良性、稳定发展态势,截至10月中旬,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99.77万人,同比增长75.2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7.81亿元,同比增长181.91%。其中,“五一”小长假、“端午”小长假和国庆、中秋“两节”长假为全年旅游三次高潮。接待游客人数分别达到了5.72万人次、5.9614万人次和50.1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了3721.053万元、2400万元和6.45亿元。三次长假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业综合收入,分别占到了今年以来总量的15.46%和14.77%。
镇远今年旅游业的持续升温,一方面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另一方面得益于“文化旅游兴县”战略的深入实施。
镇远自然风光独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始建于1885年(光绪十一年)的青溪铁厂是张之洞、李鸿章“洋务运动”的产物,它标志着镇远是我国近代重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镇远融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一体,于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镇远拥有6个国家级旅游品牌,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和平村”旧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铁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赛龙舟。此外,还有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170处。
镇远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日渐扩大,逐渐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2010年被亚太旅游联合会评为“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地”。“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县”、“中国十佳旅游古城”、“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中国十佳城市慢游地”等美誉也相继获得。
自2007以来,镇远县以“文化旅游兴县”作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主战略之一。在该战略的指引下,聘请全国旅游行业一流专家,对全县旅游业进行高标准、高点起的总体规划,形成了含金量极高的《镇远县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规划》为指导,镇远对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行业管理、旅游服务体系、旅游业营销战略等软、硬件进行了全面改造或提升,出台了相关规范文件,并相继获得了国家认证,促使该县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是旅游交通环境极大改善。镇远为贵州东大门,地处要冲,交通条件优越,境内交通网络十分发达,湘黔铁路、玉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10年,施秉至青溪二级公路贯通,县境内新增或改、扩建了多条通乡、通村公路,进一步改善了交通条件。为“自驾游”者提供了便利,适应了当前“自驾游”日渐升温的潮流。
二是旅游宣传营销取得明显成效。一曲《美丽镇远》唱响大江南北,使镇远声名远播,这是镇远县在旅游宣传营销中的神来之笔。近年来,围绕“美丽镇远”主题,通过电视、报纸、网络、车载影视等多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全方位、高密度、立体化的宣传,使“美丽镇远”成为旅游行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三是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目前,镇远县城有各类旅游服务服务企业700余家,其中有旅游公司6家,旅游运输车队5个,旅行社及分社32家,旅游咨询服务中心3个,旅游餐饮店136家,宾馆、旅社、民居客栈、农家乐451家,旅游商品专卖店78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5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15000余人。这些商家、从业人员均有多年从业经验,有能力为游客提供比周边县市更为优质的服务。
四是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镇远旅游业,不仅仅立足于吸引游客到镇远观光,更注重于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娱等多元化的服务,使游客能够在镇远住下来,并在镇远生活期间获得美好的体验和记忆。为此,专门制定了《镇远古城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体系》,以此规范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以及旅游服务企业的行为,提高全县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不断优化游客的旅游体验。(刘开桃 徐世钊)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