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启动 我省66个贫困县纳入其中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6-03 10:24:17  来源:贵阳新闻网  


  贵阳新闻网讯 作为新阶段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维护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国家自2012年起,组织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即在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适量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引导和鼓励学生毕业后回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

  近日,贵州省招生委员会、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扶贫开发办联合发布了《关于贵州省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实施意见》。此项工作今年首次启动,我省共有66个贫困县被纳入其中。

  报考条件

  本人及其父或母在我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或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66个县〈市、区、特区〉,以下统称贫困地区)有常住户籍,本人高一至高三在我省贫困地区连续就读,并有我省贫困地区高中三年学籍(经省教育厅备案的宏志班考生除外),符合我省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可报考专项计划。

  填报志愿

  专项计划志愿与普通文理科类同时填报,实行网上填报志愿。考生要按照《贵州省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填报志愿规定》的要求,由本人填报志愿。专项计划本科志愿填报时间为6月下旬,设置五个平行志愿;专项计划专科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底,设置两个平行志愿。

  资格审查

  凡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在6月24日至26日,持本人户籍、学籍等相关证明材料到所在县级招办办理专项计划报考资格确认手续。县级招办对考生报考条件经核查无误后,将合格考生名单报所在市(州)招办;各市(州)招办对各县级招办上报合格名单核查无误后,汇总报省招生考试院。

  “单独编列”

  专项计划由国家在全国年度招生计划中安排,纳入高校年度招生规模。教育部及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承担培养任务的高校。同时,根据本省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农林、水利、地矿、机械、师范、医学以及其他适农涉农等贫困地区急需专业为主,提出年度分专业计划需求建议。教育部根据需求建议,按贫困地区生源比例等因素安排分省计划数量。有关高校按要求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

  录取管理

  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均须参加当年全国统一考试。专项计划实行单报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本科计划在本科提前批结束后、本科一批开始前进行投档录取,高职计划在本科批次结束后、高职批次开始前进行投档录取,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降分补缺

  贵州大学专项计划若生源不足,可以根据缺额和生源情况,在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下降20分,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录取;为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对贫困地区的66个县(市、区、特区)中,没有录取本科专项计划考生的,可在报考贵州大学农林类专项计划的该县生源中,再降30分,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录取l-2名考生。

  ■相关链接

  “专项计划”每年万人

  “十二五”期间,每年在全国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l万名左右专项计划,以本科一批招生计划为主。本科计划由中央部门高校和在本科一批招生的地方高校共同承担招生及培养任务,高职计划由国家示范性(含骨干)高等职业学校承担招生及培养任务。通过专项计划的实施,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引导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水平;鼓励学生毕业后回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66个贫困县名单】

  我省66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或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分别是:

  遵义市——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习水县、凤冈县、湄潭县、桐梓县、赤水市;

  铜仁市——碧江区、江口县、玉屏县、石阡县、思南县、印江县、德江县、沿河县、松桃县、万山区;

  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县、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水城县、盘县;

  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

  黔西南州——兴仁县、普安县、晴隆县、贞丰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

  黔东南州——黄平县、施秉县、三穗县、镇远县、岑巩县、天柱县、锦屏县、剑河县、台江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雷山县、麻江县、丹寨县;

  黔南州——荔波县、贵定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长顺县、龙里县、惠水县、三都县、瓮安县。
 

责任编辑:tangyunfang【收藏】
上一篇:我省今夜起迎来较强降雨 偏西部南部地区多暴雨
下一篇:2012年贵州省拟将实现5县城76乡镇“减贫摘帽”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