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施秉打造西南药城 构筑全国太子参市场半壁江山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4-25 16:41:48  来源:  

  优化发展环境

  实现多方共赢

  在发展中,施秉人深深认识到,环境是搞好发展的前提。因此,凡是在该县从事中药材生产经营的,无论投资多少,施秉县都要求做到服务热情、周到,通过优化环境,实行硬件不足软件补的办法,采取多种生产经营模式,吸引了众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施秉。通过企业带动,农民种药积极性空前高涨,经济收入不断增加,企业也从中得到了回报,最终达到了多方共赢的目的。

  在中药材生产经营中,施秉县首先是把基地作为第一车间,积极引进威门、信邦、百灵等药业公司入驻,与药农签订种植合同,公司负责提供种苗,进行技术指导,并按保护价回收中药材产品,从根本上解决药农的“种植不放心、销售很担心”的问题;其次是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吸纳广大药农入社,由社员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负责生产种植信息、种苗供应和聘请技术人员进行生产指导等,并联系市场对入股社员种植中药材进行集中销售。同时由药材种植大户、种植能手组成协会,实行协会管理,采取订单生产模式,实行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市场营销,统一质量要求,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形成了市场化经营格局。此外,该县还采取由干部出资金、提供技术,农户出土地、出劳力,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目前,施秉县与医药企业签订种植合同的农户有3700余户,成立中药材合作组织23个。牛大场镇中药材协会还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示范组织”。

  在全州项目建设观摩现场会上,三元太宝公司董事长张代金激动地表达了自己的感触:“这里的投资环境非常好,我们很满意。5年前公司落户施秉时,还是一家以种植和粗加工为主的普通企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近年来,公司现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67亿元,税金1400万元,净利润750万元。到2012年末,我公司将力争实现产值1.5亿元,‘十二五’期末实现5亿元。”

  正是多元化生产经营模式,奠定了施秉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基础,成为了产业的中坚力量,为广大农户种植中药材提供了资金、技术和信息,化解了农民的生产风险,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机会和保障,这些企业和经营者也同时获得了高质量的药材资源和可观的经济收益。

  对于下一步如何将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施秉县委书记彭世平雄心勃勃地表示将全力把施秉打造成名副其实的“西南药城”。面对记者的提问,他信心满怀:“我们将围绕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强力推进民族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全面推进‘施秉太子参’、‘施秉何首乌’、‘施秉头花蓼’等原产地地理商标保护标志申报和培育工作,重点把‘施秉太子参’培育成为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全力唱响‘中国施秉太子参之乡’品牌。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建成中药材繁育基地5000亩,商品种植基地10万亩,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引进中药材深加工企业3个以上,建成5条GMP生产线,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张万民 杨志刚)

责任编辑:gongxiuxiang【收藏】
上一篇:凯里舟溪镇营盘村为“乌鸦坡战役遗址”树碑
下一篇:黔东南州国税局再次简政放权 优化纳税服务环境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