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讯(胡凌云 宋尧平) 近年来,我州把科教扶贫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素质提升,着力抓好“三大培训”,有力推动了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纵深发展。
一是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带富力”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的方式,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自2008年来,县市各部门共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近380期,培训干部达3.5万人次,切实提高了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增强其带领贫困农户发展经济、选择项目、搞活农村经济的能力。
二是扎实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为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我州大力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绿色培训”工程。自2008年来,共完成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14万人次,实现就业75%以上,带动6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同时,积极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开展示范创建活动,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办学,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广实用技术,着力培育了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目前,全州建立了八大产业基地,典型科技示范基地18个,科技示范点200多个,科技示范户近17000多户。
三是加大对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人员的培训。根据广大农民对社会化服务的要求,通过开展专题培训的方式,重点加大了对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人员在信息提供、科技服务、政策服务、法律服务、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在全州培育了一批经济意识强、敢闯市场的农村经纪人,为推动农村产品向商品的转变,搞活农村商品市场,拓宽农户增收门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