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等了 70 多年!他今天(5月6日)将加冕成为英国国王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23-05-06 10:25: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6日电(甘甜)5月6日(当地时间,下同),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的加冕仪式将在伦敦正式举行。
 
  1952年,查尔斯三世成为王位第一继承人。直到2022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时年73岁的查尔斯三世随后继承王位,也是英国历史上登基时年龄最大的君主。
 
  时隔70年,英国再次举办君主加冕仪式。但与已故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仪式相比,查尔斯三世的加冕仪式预计时间更短、规模也将更小。
 
资料图: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
 
  代号“金球行动”
 
  有何看点?
 
  查尔斯三世的加冕礼代号为“金球行动”。
 
  6日上午,在皇家骑兵护卫队的陪同下,他将和妻子卡米拉一起乘坐配有电动车窗和空调的“钻禧”马车,从白金汉宫出发,途经海军拱门、特拉法加广场等伦敦地标景点,前往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11时,加冕仪式正式开始,持续约1小时。其间,查尔斯三世将被授予君主权杖和王室宝球,并戴上纯金打造的17世纪圣爱德华王冠。这顶王冠高30多厘米、重2.23公斤,仅在加冕时使用。
 
圣爱德华王冠。图片来源:白金汉宫官方网站
 
  75岁的王后卡米拉也将在仪式上加冕,戴上玛丽皇后王冠,但上面未镶嵌钻石“光之山”。这颗105克拉、价值约5.9亿美元的传奇钻石原产于印度,长期以来拥有权颇具争议。
 
  仪式结束后,查尔斯三世夫妇乘坐“黄金马车”返回白金汉宫,这也被称为“加冕游行”。超过6000名英国军人参加游行。
 
  最后,查尔斯三世夫妇在王室成员的陪同下,在白金汉宫阳台向人们挥手致意,并观看空军飞行表演。
 
图为加冕仪式彩排现场。图片来源:英国王室社交媒体视频截图
 
  逾2000人受邀
 
  多国政要出席
 
  白金汉宫日前表示,有超2000人受邀出席加冕仪式。
 
  英国王室成员方面,威廉王子夫妇、安德鲁王子、爱德华王子和安妮公主等确认出席。哈里王子也将到场,但由于加冕日恰是哈里王子的儿子阿奇王子的四岁生日,小王子将与母亲梅根留在美国。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6年6月1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90岁官方生日庆典举行,王室成员登上白金汉宫阳台观看皇家军队阅兵仪式。
 
  宾客名单上还包括多国政要,英国首相苏纳克及英联邦多国总理、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等。
 
  美国总统拜登不会参加,但第一夫人吉尔·拜登将代表他前往伦敦。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日前宣布,应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国家副主席韩正将出席国王加冕仪式。

当地时间2023年5月5日,英国伦敦街头,人们等待国王加冕仪式的举行。
 
  “历史性时刻”
 
  英王室邀民众共同庆祝
 
  为纪念“历史性的时刻”,白金汉宫还宣布于5月6日至8日举行多项庆祝活动,邀请英国民众参与。
 
  ·5月7日,温莎城堡举行音乐会并进行电视直播
 
  ·5月8日被列为公共假期,英国全国放假一天
 
  ·英格兰、威尔士的酒吧和夜总会延长营业时间两小时
 
  ·鼓励民众举办街头派对
 
  ·推出一款图案为王冠的“表情包”,供推特用户使用
 
图为英国伦敦,民众在街头等待国王加冕仪式。
 
  高额支出之外
 
  加冕仪式能否提振英国经济?
 
  英媒估计,数以百万的英国民众将观看加冕仪式。但也有一些人颇为不满,认为“这是在浪费一大笔公共资金”。
 
  多家外媒预测,此次加冕仪式将花费纳税人大约1亿英镑的费用。
 
  但与此同时,英国民众正面临生活成本危机:3月的食品和非酒精饮料的价格比2022年同期上涨19.1%,创1977年8月以来最大涨幅。
 
资料图:4月11日,伦敦一家医院外,医生及其支持者举着标语罢工抗议。
 
  对此,王室发言人曾回应称,这场典礼预计会给英国经济注入超过10亿英镑,“我不能说这些数字有多准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庆祝活动将大大提振国家经济。”
 
  英国零售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伦敦每年接待数百万国际游客,而加冕仪式可能额外吸引数十万游客,他们预料会在住宿、用餐、购物和参观景点上花费超3.2亿英镑。
责任编辑:杨慧梅【收藏】
上一篇:拿椅子袭警!美国男子因参与“国会山骚乱”获刑14年
下一篇:最后一页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