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雨露催动企业成长
榕江县平永镇雷之源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的韭菜根卖到了韩国、香港。
丹寨县龙泉镇排牙村村民杨谷峰的芦笙制作传统工艺公司成功变身“丹寨县衡声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微型企业。
雷山县23家茶叶种植大户、茶叶初级加工微型企业“抱团”发展,联合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使用同一个加工许可证,适用统一产品标准、商品商标,提高商品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刚刚过去的一年,黔东南州不少小微企业好事连连,其活力迸发的背后,与黔东南州各地对小微企业的精细服务密不可分。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帮助小微企业成长,台江、天柱、丹寨、黎平、镇远等县通过成立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平台,利用现代经营手段,为全县微型企业提供经营、技术、信息、人才、宣传等方面的服务,进一步拓宽微型企业销售渠道。台江县已有8家微型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网上销售。凯里、丹寨、雷山、开发区等多县市积极引导创办代理记帐服务微型企业,为全县微型企业提供会计核算、纳税申报等专项服务,较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有效解决了企业的财务管理难题。
细致的服务如同一缕缕春风温暖了小微企业家们的心,创业热情大增,2013年全州有56户微型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了经营范围和增大了注册资本。与此同时,全州微企创业带动就业人数进一步提高。2600户微型企业共带动就业人数为13955人,占全州同期城镇就业人数的10.8%;户均带动5.37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州提出创办微型企业申请7500多份,全社会关心、支持、竞相创办微型企业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本报记者罗梅 陈丹)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