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撬动融资大山
从“出生”到“成长”,小微企业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撑,融资难,也成了盘踞在他们头上最沉重的一座大山。
2012年,我省推出了“3个15万”扶持政策,内容包含财政补助、税收奖励和融资担保3个方面。这一政策的推行,让那些准备创业和已在创业路上的小微企业家们看到了“曙光”。
记者从黔东南州小微企业办了解到,截至2013年12月31日,黔东南州已核准符合兑现财政补助资金户数2325户,占全年发展数的89.4%,已兑现1881户,占发展户数72.3%,兑现资金8504万元,占应兑现资金65.4%。同时,全州兑现税收奖励资金64万元。2013年,全州共有1742户微型企业申请贷款,有1375户获得贷款,累计1.78亿元。其中,140户获得妇女就业贷款共计1117万元。
数据显示,2013年,黔东南州共发展微型企业2600户,占全省同期发展微型企业数的13%,占全州同期新增私营企业数的65.7%;注册资本24178万元,平均每户9.3万元,政府财政补助资金推动民间实际货币投资比近1:2。
“除了实施好‘3个15万’政策外,我们在做和准备做的还有很多。”黔东南州金融办副主任杨春勇坦言,近两年对小微企业的关注度是越来越高了。
记者获悉,为缓解微型企业资金难题,州金融办、州人行、州银监分局等部门通过建立微型企业融资贷款资源库,对发展规模大,潜力好的微型企业向各商业银行进行分批推荐。各银行金融机构也专门设立小微企业服务中心,明确专人为微型企业贷款服务,并开发出近20余种小微企业信贷产品。
由州金融办牵头,会同人行、州银监分局等相关部门先后召开多次“政、银、企”三方见面会,进一步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提高了微型企业贷款覆盖面。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抵押担保物等因素,让很多小微企业够不着银行的门槛。
令众多小微企业家们欣喜的是,在黔东南州,已有18家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今年这一数字要扩至25家。”州金融办副主任杨春勇说,融资性担保公司具有解决抵押物不足,手续方便等特点,但过去市场乱象丛生,目前,黔东南州已对这一块加强引导、监管,并对一些存在问题的担保公司进行了整顿,促使他们步入规范与正轨。
杨春勇同时透露,近段时间,州金融办正与重庆股份转让中心积极接洽,争取能为黔东南州的小微企业多打开一扇融资大门。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