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氧造血草根渐入主流
要让小微企业“强筋壮骨”,单靠“输血”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增强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让他们在“有氧环境”下茁壮成长。
围绕如何“造血”,黔东南州从上至下积极整合资源,合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
工商部门引导微型企业申请商标注册102份,其中获国家商标局受理的75份,目前全州微型企业共有注册商标31个。州科技局共扶持发展微型企业35户,培训微型企业创业人员110名,并引导微型企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52项和申请专利360件,帮扶微型企业申请经费1345万元,获立项经费420万元,有力地推进了企业科技创新。
州林业局进一步下放行政许可权限,培训林下养殖微型企业创业人员652人。州妇联组织4户微型企业参选全国巾帼创业示范基地,组织4名微型企业负责人参加省妇联举办的微型企业经营与发展理念相关培训。
与此同时,各县(市、开发区)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与“6个20工程”紧密结合,实现了以园区为主载体来推进微型企业发展,聚集力量重点将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点突出、创业环境较好的凯里、天柱、丹寨、三穗、雷山、台江等9个县市打造成为全州“微型企业集聚发展培育基地”。
如今,在凯里市民族风情园、台江县姊妹一条街、雷山县西江创业园已建立民族旅游商品销售集聚地;2万平方米的微型企业创业园区在丹寨县金钟工业园区崛起;结合城市综合体建设,天柱县在县城创建“凤凰城微型企业创业园”。
凯里、丹寨、镇远、三穗、锦屏、天柱、黎平等县市相继出台了入驻各类园区的优惠政策。凯里市出台“三免两减一补”的优惠政策,免3年租金,第四、第五年交50%和80%租金,补2万元店面装修,开放、优越的扶持政策已吸引了200户创办者申请入驻。
众人拾柴火焰高,多重扶持举动让小微企业发展平台更为宽广,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据了解,去年黔东南州微型企业分布在加工制造、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特色食品生产、科技创新等六大重点行业的达1117户,占同期发展微型企业数的比例为42.96%,比2012年增加11个百分点,比省里30%的要求高近13个百分点。2013年,全州微型企业集聚发展或入驻工业园区户数增加至406户,带动就业人数2258人。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