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醉梦苗寨 情系西江 华侨大学西江开展社会实践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7-28 10:50:06  来源:  

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

向当地居民了解民俗文化

向当地居民了解民俗文化

发放调查问卷

发放调查问卷

  心怀民族情,一路向黔行

  2013年7月18日,由国立华侨大学的学生所组成的“苗绘西江月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黔东南雷山县开展有关苗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群心怀中华民族情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对苗族文化内容和发展现状的调研,为苗族文化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出一份力。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普及,文化交融碰撞愈演愈烈。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日渐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传承和保护好民族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团结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即将成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同样也可以为它尽一份心力。”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队长孙灿冰说,“我们也希望能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更深的了解苗族文化,与苗家人打成一片,通过对苗文化的推广宣传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尽一份力,同时更好地展现华侨大学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

  “在通往苗寨的一路上,民族风情渐渐浓郁,山水愈发灵秀起来。每一个站台都有苗族特征的撑柱——牛角银项圈的雕塑立于柱之上;连绵的石壁上绘的是一个个身着民族服装的苗族男女,我们的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连日的疲惫都被眼前的景色所驱散。然后我就想到来之前看到的余秋雨先生对西江千户苗寨的那句赞语,‘用美丽回答一切’。这更让我有了探索的欲望,如此巧夺天工的文明之花不该随时间推移而被遗忘在历史的长廊里,我会尽我所能助其惊艳绽放”花蕊在调查日记中这样写到。

  歌舞声乐绕云雾,锦绣佳酿醉夕阳

  7月18日,实践队一行人入住西江千户苗寨。在苗寨的几天里,这群大学生先后走访了当地著名的银匠艺人李光雄先生、苗绣艺人周正英老师以及雷山艺术团团长鄢洪老师等。

  在与李光雄先生的交谈当中这群大学生们得知银丝编制技艺的繁琐和精妙。银饰店里几乎所有的银饰都是李先生自己编制而成,李先生从事银饰编制已有三十余年,世代相传延续至今。而与李先生年纪相仿的周正英老师也是当地最受信服的苗绣老师。一件手工刺绣的小小部件要花好几个星期,一件成品的服装更是要不停地绣一年才能做好。在交谈过程中,两人都有提到传统纯手工工艺因机器自动化生产而受到的冲击,坚持传统制作工艺的人越来越少,此类苗族瑰宝正在遗失,亟需保护和传承者。

  “走在西江千户苗寨的街巷,不禁为里面的规模庞大和气势恢宏所折服。层层叠叠的吊脚木楼从河岸依着山势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典雅的吊脚楼映衬于青山碧水之间显得格外的端庄、秀丽。”在谈到对苗寨的印象时,平晨晔的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神情。“联想到如此俊美而富有民族格调的人间艺术正面临着被遗忘和吞噬的风险,心里愈发感到一股失落,我们真该为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做点什么。”之后一行人又走访了农家酿酒的世界、拜访了当地的芦笙乐师并有幸一睹世界最大芦笙。“我们从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深入走访当地苗家,了解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以便后期可以更好的宣传和推广,从而达到我们的实践目的。”张旭彬说。

  之后一行人又观看了当地的舞乐表演,看完表演之余,带着对节目的赞叹和好奇,他们找到了雷山县艺术团团长鄢洪老师,了解到了锦鸡舞板凳舞芦笙歌舞等民族艺术的发源和发展现状,“所有节目都是从苗家人平常的生活状态和风俗习惯取材,进行艺术化的提取再编舞成富有原生态气息的作品”,鄢洪老师热情地介绍道,访谈最后还与实践小组人员合影留念。这次的访谈也让实践小组们看到了苗族人民为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所做的努力。

  枕梦西江镇,情系苗家人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端庄秀丽的西江山水养育出热情淳朴的苗家人,实践小组在苗寨受到了当地人热情的款待。“那天晚上苗家姑娘们为我们挂彩蛋、唱祝酒歌、敬糯米酒,曼妙的民族歌声和甜甜的糯米酒香弥漫着整个屋子,我爱上了苗寨的山水,更爱上了苗家人。这里保留着最原滋原味的苗族生活方式,这样的民族瑰宝如果因缺乏保护和传承而遗失,将会是中华文化长廊里莫大的遗憾。”张梦碟说。

  尽管实践小组很可惜没有赶上苗家每年一度的吃新节,却也切身地体验到苗族风俗,他们穿上了苗服,和芦笙老师学吹芦笙,并在当地人的带领下跳起了苗舞。

  7月21日上午,实践小组在西江千户苗寨展开了问卷调查,此次共计发出500多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60多份,走访了大约300多户人家。问卷内容主要以当地人对苗族文化的了解、对苗寨发展现状的看法以及对苗族文化保护意识三个方面设置问题。问卷过程中,实践小组和当地苗族人有了更近距离的接触。调查结果显示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汉化及流失问题依然存在,且仅有个人、教育机构、当地政府部门努力远远不够,国家在面对民族问题时要思考的更多。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段美妙的旅途,这次与苗族人民的浪漫邂逅。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给了我刻骨铭心的记忆,我爱苗家人,爱团队的每一个成员,这次的社会实践将是我们生命中很重要的财富。而对于绚烂夺目的民族文化,只有让每一个人意识到保护和传承的迫切性,才能让它传的更远更久。”孙灿冰说道。

  曲径通幽处,他们的步伐还没停驻

  7月18日,实践小组一行走访了西江镇政府,与相关负责人交谈了解苗文化发展现状并合影留念。而后,实践小组一行在西江苗族博物馆了解苗族文化发展史,感受历史积淀的文化底蕴,并拍照记录。

  7月19日,实践小组在西江镇政府相关负责人的指引下又走访了雷山县西江景区管理委员会民族文化保护与资源管理股,了解到了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当地政府对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所采取的一些列举措。当天,实践小组还走访了西江民族小学,受到了李玉春校长和龙少芬老师的热情接待,从教育方面了解到了西江人民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所做的努力。

  7月20日—7月22日,实践小组深入苗族人家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对苗族生活习俗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访问。并进行了问卷调查。

  7月23日,实践小组的部分成员又赶到雷山县文体广电局暨遗产文物管理局进行了解,“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这是管理局人员对实践小组留下的寄语。

  7月24日,他们的暑期社会实践之西江行结束了,但是对苗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行动还没停驻,他们还在路上,那么我们呢?(孙灿冰)

责任编辑:liuchengyu【收藏】
上一篇:强身健体 快乐工作 州交警支队高速大队六中队全警健身活动
下一篇:2013中国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圆满落幕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