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提成是每个学生1400,刨去住宿、交通等成本,再减掉给班主任和其他招生老师的提成,自己几乎不赚钱了。
“能完成任务就不错了。”马亮的压力很大,因为每个老师都有指标,完不成指标数,评优、奖金都没有他的份了。
在马亮眼里,这几年本科学校的扩招,是他们招生越来越难的主因。“能上本科,为什么还要上专科?”
前些年,马亮在招生的时候还能经常碰到西安一些民办院校的同行,这几年已经见不到。“它们不少都改成本科了,这样招生难度小了不少,就不用再出来四处招了。你看中国海洋大学的本科什么时候下来招过生?学生主动报都上不了。”
民办院校办学思路需转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民办高职高专在高考招生中遭遇生源萎缩的困境,在这些事件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普通高校扩招和生源减少的背景下,民办高校的招生困局似乎愈演愈烈。熊丙奇告诉记者,有相当数量的考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期间,放弃报考某些院校,包括少数二本院校和不少民办高职高专、独立院校、民办本科,这些高校在不少地区的高考录取中,遭遇零投档。虽然经过多番补录,但结果也不如人意。就是这些学校想办法尽量完成招生计划,但被录取却不来报到,也成为当下的难题。“总体来说,大多民办院校、高职院校,都存在两个70% 的问题,完成招生计划70%,录取报到率70%,计算下来,当年能招满计划数一半的学生已经不错。”
熊丙奇认为,民办院校要走出困境,必须反思传统的办学思路。再继续走规模路线,必定走进死胡同。“民办院校与其在招生中玩花招,不如展示重视生源的诚意,承诺对部分优秀学生免除学费,设立全额奖学金,并派学校的教师深入到考生中,宣传本校的办学理念,展示本校的特色专业。”
“我们期待招生困境,能逼迫民办院校、高职院校转变办学思路,提升教育质量,同时也期待招生困境,能倒逼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熊丙奇认为,眼下的问题是,不少民办院校、高职院校,看不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希望,因此,也觉得自身改革、调整无望,于是,就只能在一边“等死”中,一边心存侥幸地违规招生,混一天是一天。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民办院校要走出困境,必须反思传统的办学思路。再继续走规模路线,必定走进死胡同。“民办院校与其在招生中玩花招,不如展示重视生源的诚意,承诺对部分优秀学生免除学费,设立全额奖学金,并派学校的教师深入到考生中,宣传本校的办学理念,展示本校的特色专业。”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