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这个分数也要求不了太多,只要是正规学校,有正规老师,学好学差还在自己。”马亮还特别强调了一点,学生一入学就和他们签订就业协议。“百分之百保证就业,要是你没工作可以拿这个协议告我们。”
半个小时过去,这个学生被说动了。“我个人没有问题,只要父母同意,我肯定报你们学校。”
“跟父母说的和跟学生说的就不一样,跟父母要介绍学校怎么正规 ,管理怎么严。跟学生要说学校环境怎么好,青岛怎么好玩。他们各自关注的点不一样。”
在马亮眼里,打电话目前是最有效的招生方式。学生不好招了之后,各个学校就开始发明一些新手段。带学生参观校园,海发录取通知书以及打电话等方式都一下子出现了。“海发的录取通知书绝大多数都是计划外的,拿不到毕业证,这是骗人的。现在就是打电话能真正招到学生,打广告都不管用了。”
但打电话的失败率极高,“打十几个电话不一定叫来一个学生。”马亮的团队一共四个人,每人都有两部手机,每天不停地打电话。马亮常感叹人员太少,打电话的速度太慢。“有些犹豫的还要回访,每天的工作量很大。”话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马亮每月的电话费怎么也不会低于五百元。
对于这么多电话号码的来源,马亮毫不讳言,“大多数是买的。网上专门有卖这东西的。也有些是从班主任处拿的,还有的学校有通讯录,从报名的学生那里拿来的。”
过几天,马亮还要带一批学生回青岛去看看学校。来回路费他们自己出,学校负责食宿。在马亮看来,这两年才兴起的这个新招作用并不是很大,“很多学生到处看,但到最后有可能哪个都不报。”
高校招生竞争无处不在
作为一个小县城 ,郯城现在已经聚集了十几家高校的招生老师。有专科学校,有本科院校的自考和成人教育,还有各种国际办学项目。表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地下却暗流涌动。
“今天又招了一个,不容易啊!”7月19日下午,马亮结束了一天工作后向领导汇报今天的战绩,马亮所说的招了一个,是说这个学生已经预交了一部分的学费,也就是三四千块钱。
“我从来不说别的学校的坏话,但有些学校的招生老师就不地道了,什么招都使,整天对学生说别的学校不好。”
当马亮看到河南周口学生被篡改志愿的新闻时,他感到一种说不上来的难受。“都是让形势给逼的!”
马亮今年5月下旬就来郯城了,第一件事就是找个宾馆。“宾馆的价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而且还要好找。”马亮解释说,太高了受不了,太低了没面子。最后马亮选定了这家在汽车站附近的宾馆,他要在这里住到八月下旬专科最后一次志愿填报结束,接近三个月的时间。
接下来马亮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找毕业班的班主任喝酒。这是前些年兴起的一种手段,给班主任一部分提成,让他们帮着招学生。
但民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