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为扩大学校知名度 两学校“争”贺高考状元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7-26 15:51:50  来源:华商报  

  一边是咸阳市彩虹中学门前挂满的“热烈祝贺我校陈嘉翔同学荣获2012年高考咸阳市理科状元”的大红横幅;另一边则是泾阳县泾干中学挂着的“庆祝我校陈嘉翔同学以683分荣获全市理科状元”的庆祝词。同一个“理科状元”,却有两个学校挂横幅“争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因学习在彩虹高考在泾干

  22日上午,在咸阳市彩虹中学门前,无论是路边悬挂的大红横幅,还是校门口的LED显示屏,都可以找到陈嘉翔的名字。而在他的名字之后,大多冠以“2012年高考咸阳市理科状元”的称谓。而让人不解的是,和彩虹中学相距几十公里外的泾阳县泾干中学,校门口也悬挂着“庆祝我校陈嘉翔同学以683分荣获全市理科状元”的横幅。同一个人,同一个“状元”,到底该属谁家?

  “陈嘉翔确实是在彩虹读了三年的书,学籍和档案都在彩虹中学,但因为户籍是泾阳县,根据高考政策就必须回到生源地也就是泾干中学参加高考,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事。”彩虹中学校办一位老师表示,从学生培养上讲,陈嘉翔确实应该是从彩虹中学考出来的“状元”。

  记者随后联系泾干中学校办,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学校已放假,对此事自己并不知情。

  在彩虹中学门口的LED显示屏上,滚动字幕显示理科状元陈嘉翔已经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

  学生无奈但仍感激两所学校

  22日下午,记者联系上了考生陈嘉翔,已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的他正在为即将进入大学做准备,但对于两所学校做出这样的举动,他也显得有些无奈。

  “我是2009年参加彩虹中学自主招生考试考进彩虹中学的,这三年高中学习生活基本都是在彩虹过的,老师、朋友、同学基本上都是彩虹的。虽然中间因为办学籍档案也回过泾干中学很多次,但从感情上讲我对彩虹的感情更深一些,毕竟自己三年的学习生活都在那里。”陈嘉翔表示,但无论怎样,都十分感谢两所学校对自己的培养和重视,作为学生将感激一辈子。

  反思教育资源应更大众化

  “两所学校争同一个高考状元,从根本上看都是为了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通过‘高考状元’的影响力为新一轮招生争取到更多的生源,而对于‘状元’本身而言并没有实质意义。”22日下午,西安市社科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王国琪表示,“高考状元”本身只是个名人效应,而从两所学校争夺高考状元的行为中,折射出如今的高考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里,在学校追求高升学率的考核下,出现了一种病态的“马太效应”,那就是让师资资源好的学校更好,让教育资源差的学校更差,从而失去了教育本身应有的公平性和大众化,尤其是在城乡基础教育中这一点最为突出。

  “对此,我们更需要反思,作为素质教育培养的成本,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个‘状元’,更多的是对普通学生的基础教育,毕竟‘状元’只是少数,而社会需要更多的是教育大众化和公平化。”王国琪说。

  西安市教育专家协会会长赵仲君表示,“状元”的争抢都只是学校一种荣誉心的体现,是学校追求升学率、追求生源的宣传手段,“对家长为让孩子考个好大学,便想尽办法送孩子进好学校读书,甚至异地读书的行为,作为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我们可以理解但绝不支持。”赵仲君说。

  溯源“状元”都从哪里来

  今年6月26日,本报以《2112高考揭榜》为题报道了我省各市的高考状元成长经历和学习心得,而经初步统计,在这些状元名单中,宝鸡、汉中、延安、杨凌等市(区)的高考状元都是在西安求学读书,高考时返回原籍参加考试,而其他各市的情况也都基本相似。这些“状元”的出身大都集中在西安的几所知名高中,而由当地高中培养出来的“状元”却寥寥无几,但无一例外,这些异地求学回来参加高考的“状元”都被贴上了“本地化”的标签。

责任编辑:吴晓琴【收藏】
上一篇:茅台将重开网上商城
下一篇:民办院校招生乱象调查:招生三个月赚十几万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