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地坪乡利用贵州日报开展“三语”解读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侧记
金黔在线讯 花桥下,鼓楼边,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传心间。5月22日,黎平县地坪乡党委政府组织的“三语”(苗语、侗语、瑶语)解读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读报小组正在地坪风雨桥边举行,数百名各族群众正在津津有味地聆听乡党委副书记杨秀锋,用苗侗语言宣讲《贵州日报》4月24日刊载的省委书记栗战书在省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的讲话精神。乡亲们都兴奋不已,75岁的苗族老人滚国辉伸出大拇指说:“我终于听懂了栗书记的报告了,奋战五年的目标,务糯!(务糯为苗语,意思为:好得很)
位于黔桂交界处的地坪乡是我省海拔的最低点(137米)。这里与广西三江县富禄乡接壤。在该乡所辖的20个行政村中,苗族人口占66%,侗族人口占24%,瑶族占7%,汉族占3%。乡党委政府针对各族群众听不懂汉语的实际情况,结合正在开展的“百名干部下基层”驻村帮扶活动,为做好省党代会精神的宣传,结合实际,围绕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我省今后五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惠民举措、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措施等,组建了“三语解读宣讲读报小组”,把全乡37名会讲苗语、侗语、瑶语干部,携带4月24日的《贵州日报》、《当代贵州》、《黔东南日报》等党报党刊全文刊载的栗战书书记在省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分成5个民族语言宣读小组,深入到滚大、高青、岑扑、平茶、上寨等苗侗瑶族村寨,用苗话、侗话、瑶话向各族群众巡回宣讲栗战书书记的报告,在边远山村掀起了学习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极大地增加了宣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党代会精神在苗乡侗寨生根开花结果。地坪乡上寨村女党支部书记温献玲激动地说:“苗侗瑶”三种语言解读省委书记报告很实在,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掌握新一届省委着力打造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区和长江、珠江上游主要生态安全屏障“三区一屏障”的战略定位,利用我们寨上的地坪风雨桥品牌,乡亲们对发展乡村旅游更加有信心了。
据乡党委书记韦卫敏介绍,乡党委通过组织苗侗瑶三语读报宣讲小组,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到苗乡侗寨宣传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后,栗书记的报告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坚定了各族群众永远跟党走的决心。目前地坪乡各族群众正在把省党代会精神化作经济发展的动力,全乡已完成油茶林老品种改造项目5000亩,井郎村吴章雄等11户农民投入80多万元建立三元杂交猪繁殖场。下一步乡里还要通过项目的支撑,重点打造以地坪风雨桥为龙头的乡村生态旅游,通过发展旅游扶贫事业,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图为地坪乡党委副书记杨秀锋用民族语言宣读贵州日报的文章,苗侗群众无比振奋。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