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全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启动大会 三都 大方 丹寨发言摘登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5-27 10:24:32  来源:  

  金黔在线讯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了消除贫困和保护生态而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从根本上解决我省150万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区位重要、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发展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

  在昨天召开的全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启动大会上,三都自治县、大方县和丹寨县作了典型发言。这三个县在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中,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总体要求和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原则,立足县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紧紧围绕“二加一推”和“三化同步”的战略目标,强化措施,把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和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提供了坚强保障。

  现把他们的发言摘刊出来,以飨读者。

  三都自治县: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小城镇

  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中,三都水族自治县紧紧围绕以加快实施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战略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新时期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新途径。

  一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民族文化旅游小城镇建设步伐。三都自治县境内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65%,民族文化独特而底蕴深厚,水族端节、水书习俗、水族马尾绣均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有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都柳江省级风景名胜区、水各卯文化风情园、姑鲁产蛋崖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我省优先发展的南部综合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和“黎从榕”(黎平—从江—榕江)民族生态旅游区的结合部。

  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为走一条富有民族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为此,三都自治县秉承“景城互动”的发展理念,在城镇规划中充分融入旅游元素,特别是民族特色建筑风格,将“宜居”、“宜业”、“宜游”有机结合起来,整体包装打造。今年,三都自治县将借助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之机,以建设周覃、普安两个小城镇的特色民族风情一条街为重点,全力打造扶贫生态移民示范亮点。在周覃、普安两镇分别规划建设安置移民186户920人和70户350人。其中在周覃拟建设以水族民居为主、布依族民居相结合的特色民族文化风情一条街;在普安以建设苗族民居为主、水族布依族民居相结合的特色民族文化风情一条街。并以此为契机、以此为带动,通过分步、分批实施,使每个小城镇都有独特的支撑亮点,建成各具地域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小城镇。

  二是切实强化工作措施,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生态移民特色一条街。为切实抓好2012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三都自治县将在强化措施上下功夫。一是统一建设标准,突出民族特色。在房屋的设计上,统一施工设计图纸,外形主要以杆栏式建筑为主基调,突出各乡镇民居特色建筑风格。目前,三都自治县的两个安置点征地、道路建设规划、施工效果图及房屋设计已完成审查,移民街道路及水、电等基础设施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农户房屋将于今年6月初陆续开挖基础。二是严把质量关。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对单项工程,在动工前,先进行施工设计、工程量及工程预算审定,然后采取招标或邀标的方式确定施工队伍。在每个工程点选派1至2名以上技术人员把关,县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将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工地进行巡回检查。对关键施工环节如基础、布筋等隐蔽工程由技术部门现场检查签字合格后,才能进入下步施工。加强工程各技术环节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关。三是抓好资金筹措,细化管理工作。为确保今年底实现移民农户搬迁入住。三都自治县将采取多渠道筹集移民街公共工程建设资金,对建房经济条件困难的农户,由县乡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帮助协调金融机构为移民户提供3~5万元的贷款;在移民住房建设工程上,采取交纳建房进度和质量保证金的方式,与农户签订相关协议,以此保障搬迁户的自筹资金到位,确保工程实施进度和质量。四是广泛宣传,动员全民参与。为使长期居住在边远山区群众消除守老祖业的落后思想,充分认识到党和政府对贫困山区群众的关心与照顾,自觉自愿申请报名搬迁,加快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三都自治县将通过采取在乡、村两级召开会议、电视广播、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和建设民族特色一条街等相关政策,在全社会形成积极配合、全力支持和参与该项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是突出特色产业培育,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只有培育优势产业,才能增强小城镇的综合经济实力,实现城镇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增强小城镇的发展后劲。在抓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过程中,三都自治县把小城镇建设和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结合乡(镇)交通区位优势、产业构成等要素,准确定位未来一个时期的产业发展方向,立足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进行筛选和培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旅游、农产品深加工和手工艺品制作等第三产业。在周覃镇特色民族一条街规划建设上,支持、引导和鼓励农户以水族马尾绣、水族布依族服饰工艺品传承、加工和土特产品销售为主,兼以发展特色食品加工及餐饮业;在普安镇特色民族一条街规划建设上,支持、引导和鼓励农户以苗族银器、芦笙、鸟笼和本地水族、苗族、布依族服饰等工艺品传承、加工和土特产品销售为主,兼以发展地域特色食品加工及餐饮业。围绕建设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小镇目标,充分开发利用和挖掘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商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乡(镇)村经济快速发展,拉动民族特色城镇建设实现跨越发展。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三都自治县将立足县情,科学规划,扎实推进,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移民安居乐业,塑造三都自治县“珠江源头绿色生态之都”的新形象。

  大方县:“五个结合”促发展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综合工程,也是一项事关长远发展大计的惠民工程,为确保移民能够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大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心布局,合理规划,积极探索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思路,着眼长远、注重统筹、整合资源,强化部门联动,倾力打造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新亮点,形成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为此,大方县将立足县情,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功夫,实现“五个结合”,把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抓好抓实。

  一、在统筹规划、整合项目上下功夫,实现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与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有机结合。围绕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建设中,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引领,全力打造特色新农村。一是统筹规划,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330.4万元、危房改造项目资金160万元,打造具有黔西北民居风格的生态移民安置点,实现每户都有一个门面(摊位),解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二是协调财政“一事一议”的补贴项目资金320万元来解决移民安置点的连户路及院坝等基础设施的硬化,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二、在整合产业、致富增收上下功夫,实现产业发展规划与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大产业培植和产业整合力度,把培育增收致富产业发展摆在首要位置,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实现搬迁群众发展有基础、致富有保障。一是文阁乡海坝村田坝组安置点结合自身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通过招商引资1340万元建成1.8万亩的天麻、中药材生产基地及加工厂1个,预计今年将实现产值8000多万元;签约资金1000万元的桶装水厂即将开工建设;引资1000万元的建筑材料加工厂和500万元的套装门生产厂已进场征地。达到了移民发展有基础、致富有保障的目的。二是双山镇200户1000人的生态移民安置点,整合农牧局、烟草公司的产业项目,以公司+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不断发展壮大辣椒、烤烟等传统经济作物产业,延长产业链,使安置点群众能够增收致富。三是凤山乡72户295人的羊岩村安置点,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龙头带动、体现特色、整体推进”的原则,以万亩草场为依托,发展生态观光畜牧业。同时,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利用煤矿企业龙头带动作用,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困难问题。

  三、在整合资金、突破瓶颈上下功夫,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有机结合。今年,为进一步完善4个安置点群众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县委、县政府整合项目资金,突破制约发展瓶颈,不断加大对生态移民安置点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一是整合项目资金64.2万元实施饮水工程建设,解决473户、2646人饮水困难;二是整合资金117.57万元新建移民街道1.25公里;三是整合资金82万元用于农网改造配套项目;四是在充分发挥政府协调、组织、服务作用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引导,鼓励、支持有实力、有前景的企业参与安置点的开发建设,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格局。目前,已累计整合各类项目资金近9000万元。

  四、在整合城镇化项目资源上下功夫,实现小城镇建设发展与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有机结合。针对全县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镇化率仅28.5%这一现状,按照城镇化带动战略要求,将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和小城镇规划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城镇化建设。一是改变以往“插花式”分散安置为具有黔西北民居风格的“花园式”集中安置;二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打造“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集约化安置点;三是整合农贸市场、小城镇建设资金2100万元用于生态移民安置点配套建设。

  五、在依托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上下功夫,实现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旅游带动、体现特色、整体推进”的原则,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把安置点建成宜居、宜游、宜商的新集镇。一是整合资金1500万元在文阁乡海坝村着力打造以旅游产业为依托,以地方民族特色为出发点的新村寨,大力发展农家乐和乡村观光旅游业;二是建立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特色、不同模式、不同功能的新型安置点旅游线路板块,强化乡村旅游与生态移民安置点的结合,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建设项目、旅游产业发展项目,向新型生态移民安置点倾斜延伸。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任重道远,县委、县政府将一条心、一个调、一股劲,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不懈怠、不折腾,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成为组织满意、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为大方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丹寨县: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保障就业

  按照省委、省政府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总体部署,丹寨县紧紧围绕“规划覆盖城乡,县城(园区)承载为主,乡镇所在地及中心村为辅”的工作思路,空间对接,服务“三化”同步推进的要求,以强力推进金钟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稳定解决移民群众创业就业困难为保障,助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力争早日脱贫致富。

  一、加快开发区建设步伐,创造充足就业机会。去年7月,省政府批准建设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0.85平方公里,首期开发建设面积5平方公里,起步期面积2平方公里。丹寨县把加快开发区与老城区、新城区三位一体互动开发、互补开发、互促开发,提供充足就业机会作为实施扶贫生态移民的基本保证。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丹寨县城南大十字和金钟、长兴大道“十字”路网骨架基本成形,区内5平方公里“三通一平”即将完成。依托开发区建设,制定优惠政策,打造优良环境,大力招商引资,特别是围绕兴富祥装备制造、溢鹏木业、喜湘聚等一批重大企业,推行“园中园”招商,给入驻园区的投产企业充分的自主权,由企业自主策划、挖掘、包装、引入上下游产业和企业,全力打造机械装备制造园、木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浙商轻工业园、食品工业园等园中园,聚集企业发展,延长产业链。目前,开发区落户企业44个,总投资214.22亿元,开工建设28户,开工率63.6%。开发区建设和企业用工为搬迁移民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在今年启动的老八寨村和卡拉村1500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中,丹寨县把移民后续就业保障放在首位,将搬迁安置点选择在距开发区核心区0.5公里处,让移民对象充分享受开发区水、电、路、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实现就近稳定就业。

  二、推动企业发展,提供就业保障。一是以企业带动扶贫生态移民,扶贫生态移民服务企业为目标,在引进项目时重点选择环保型、劳动密集型项目,为移民对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出台《关于鼓励国内外投资商到丹寨投资的若干规定》,从建设用地、财税、服务、奖励等方面支持企业发展和减轻企业负担,确保项目引得进、能开工、早投产。目前,开发区内开工建设企业28户,其中九鼎钢、喜湘聚、溢鹏木业等8户企业已投产,解决了3500人就业。随着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建设的不断推进,预计到2015年将建成年产值300亿元以上的经济开发区,可提供就业岗位35000个,完全满足规划期内移民搬迁安置就业需求,为丹寨县实施战略移民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积极开展后期培训,提升发展能力。今年,丹寨县计划开展就业培训5650人次。一是建立企业人才培训机制。采取“厂中校、校中厂”的培训模式,在县职校开设企业人才培训班和移民就业培训班。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企业人才和提高上岗人员业务技能,确保稳定就业,逐步实现农民变工人、村民变居民,企业增效、农户增收的目标。二是加大再就业培训。将移民对象列入阳光工程、妇女创业技能等项目培训计划,在扶贫中扶志、扶技、扶智,引导和指导搬迁对象转变从业方式,将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再就业能力,实现整体脱贫。同时,对初中毕业未考入高中、高中毕业未考入大学的移民子女,安排到县职校免费享受两年技能教育培训;对有一技之长的移民对象,通过开发区向企业推荐直接就业;对移民中的“4050”人员,采取在开发区、县城区开发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安排就业。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民工搭建创业平台。一是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在开发区内规划100亩土地专门用于农民工和移民对象创业,建设开发区民营企业创业园,培育民企创业龙头。二是出台扶持政策。出台《丹寨县大力鼓励和扶持农民工就业创业意见》,通过放宽创业准入条件、税收优惠、工商免费和社保补贴、就业再就业等扶持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就业创业;实施租售结合的“1个就业岗位+1套住房”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农民工进城买房、进厂就业,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城市人口;采取开发区厂房零租金、税费政府三年零收益、服务零距离、职业培训带薪并零收费等政策措施,拓宽创业渠道。同时,对已创办企业的移民对象,只要符合微型企业扶持条件,都按照丹寨县《关于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3个15万元”政策优先给予支持。通过政策扶持,全面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的目标。


责任编辑:gongxiuxiang【收藏】
上一篇:<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修正案>提出村委会中至少1名妇女
下一篇:招生计划向西部倾斜 清华大学在我省扩招 增加70%以上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