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接受国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实录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5-04 11:59:32  来源:  

  据金黔在线消息 4月28日,省委书记栗战书会见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党组成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并接受了他的采访,现将采访实录予以刊发。

  后发赶超之路,是一条从贵州实际出发,全面、协调、可持续、惠民生、促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

  王求:3个月前,国务院下发国发[2012]2号文件,把贵州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个月,贵州又召开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您在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现“后发赶超”。作为中央媒体,我们一直关注国发[2012]2号文件,关注贵州的党代会,请您对“后发赶超”作一个简要诠释。

  栗战书:“后发赶超”是从贵州实际出发,根据发展需要提出来的,得到了中央的认可。国发[2012]2号文件明确要求我们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这条路怎么走,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要看到,贵州还是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我们过去在发展进程中落后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的人均水平大部分都处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不少还是全国挂末,仍然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省份。但现在落后不等于永远落后,相反,贵州有不少后发优势。中央要求我们走的后发赶超之路,实际上就是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科学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各地都应根据自身实际,探索符合本地特点的科学发展路子。我们提出,要善走别人走过的成功之路,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新路,这些就是后发优势。同时,我省市场空间大,资源潜力大,发展基础不断夯实,集聚要素的能力不断增强,干部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活力,这也是后发优势。只要把后发优势发挥好,就能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经过过去一年的努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许多指标,比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等,增速都由过去在全国排二十五、二十六位上升到前十位,有的进入前三位。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良好势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增速排位仍然靠前,GDP增速跃升到全国第一,后发优势逐步显现。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我们要开创的后发赶超之路,实际上就是一条追赶全国“三化”步伐,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广泛汇聚发展要素,充分运用一切先进发展成果,促进经济加速跨越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道路;是一条面对更加强化的市场约束和更加刚性的环境约束,面临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压力、双重任务,破解资源环境制约、实现循环利用,做到既提速又转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道路;是一条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不断提升幸福指数的道路。一句话,是一条从贵州实际出发,全面、协调、可持续、惠民生、促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我们有信心、有条件,通过艰苦奋斗、长期奋斗、不懈奋斗,缩小与全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志气+信心+行动”就是贵州的“精神高地”

  王求:在贵州的“走转改”活动中,基层干部群众说,栗书记作的党代会报告非常精彩,特别是您在报告中提出要构建“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实地感受到,城镇农村干干净净,这就是一种精神状态。请您谈谈“精神高地”的主要考虑?

  栗战书:胡锦涛总书记非常关心贵州的发展,非常牵挂贵州人民。2010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对贵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讲到贵州条件艰苦,干成同一件事情,往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要求我们艰苦奋斗、长期奋斗、不懈奋斗,加快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早在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时,也明确指示我们要有志气、有信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目前,我省与全国小康进程的差距大致是8年,我们分析,实现历史性跨越,对贵州来讲,能够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就算是跨越了。在未来的8年里,还要把拉下的8年赶回来,需要“志气+信心+行动”,这就是“精神高地”。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们提出,贵州在地理海拔上是相对高地,但在经济发展上是洼地,我们不想老是垫底,也要奋力爬高。靠什么爬高?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省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要冲出“经济洼地”,必须构筑“精神高地”,要有“精气神”。因此,在这次党代会报告中,我们响亮地提出要着力构筑“精神高地”、奋力冲出“经济洼地”。至于“精神高地”是个什么样子,还没有完整的概念,需要进一步总结、凝练。当然,也有一些想法,这主要是:

  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和精神相互转化,物质变精神,精神也可以变物质。我省在物质条件比较贫乏、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时候,只要我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可以创造出更多物质财富、早日改变贵州贫困落后面貌的。当然,奋斗也不是脱离实际的盲目乱干,而是从实际出发,建立在科学、求实基础上的努力。

  第二,就全省而言,“精神高地”对不同群体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对老百姓来说,就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辛勤劳动,用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对普通党员、干部来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本职工作,在各自岗位上为全省改革发展献计出力;对领导干部来讲,就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一种强烈的推动改革发展的责任感,有一种民不富就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使命感、紧迫感,带领本地本部门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为全省后发赶超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全省上下就是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这些精神,以“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精神和作风,奋力冲出“经济洼地”。

  第三,要构筑具有贵州时代特征的“精神高地”。不同时期对“精神高地”的内涵、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从贵州历史文化和现实的视角来看,我觉得,当前或当今一个时期,贵州要构建的“精神高地”,重点应该是三个方面:(1)贵州要克服自卑、自轻、自弃的思想心理,树立自信、自尊、自重、自强的精神状态。贵州92.5%的面积是山地、丘陵,自然条件比较差,我们不能就此而放弃,认为这是客观困难,谁都没办法。我在党代会报告中就提出“贫困,不是贵州永久的标签;无奈,更不是贵州人的本质常态”。过去,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感到“无奈”,不去争,不去拼。要冲出“经济洼地”,最重要的就是树立自觉自信自强的意识,决不能再自暴自弃,要“人穷志不短”。(2)改革开放以来,贵州一些干部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封闭、保守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同程度存在自满自足、安于现状、固步自封、不求进取的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提出,在贵州要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立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一定意义上讲,开放带来的活力比改革还要大。去年,我们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大力改善投资软硬环境,提高开放水平,广泛集聚省内外、国内外资本和人才等要素加快发展。我们就是要在全省上下弘扬改革开放、勇于创新的优秀文化思想,激发人们走出封闭、走出保守,形成创先、创新、创优的时代氛围。(3)贵州人民在克服自卑、守旧的同时,要坚持和发扬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顽强作风,坚持科学发展、“干”字当头、苦干实干。不能坐而论道,不能袖手旁观,不能只指手划脚、不动手动脚。构筑“精神高地”,就是要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在干事创业中提升干部群众的“精气神”。

责任编辑:gongxiuxiang【收藏】
上一篇:宗申产业集团副总裁李耀一行赴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考察
下一篇:纪念中国共青团建团90周年 让青春之光闪耀民族复兴之路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