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点亮苗乡,光明侗寨--从江供电局十年发展纪实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12-11 15:06:58  来源:  

  电通了,灯亮了,电视响了,打米机转起来了,老百姓由衷的笑了。月亮山脚、都柳江畔,一座座杆塔巍然屹立,一条条银线翻山越岭,日益坚强的电网,编就成苗乡侗寨人多彩的梦。这一切见证了从江供电局基础从弱到强,电网从小到大,电量销售从原来的2500万千瓦时到现在的2.5亿千瓦时。盘点着这些数据,每一个数字后面无不凝结着从江供电人的辛劳和汗水。沧海桑田,从江供电人风雨兼程一路走过,满腔的热血和飞扬的激情,在从江大地谱写出一个又一个辉煌,他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作为经济建设的排头兵,从江供电人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曲电力服务的雄壮之歌。

  崛起:电网从薄弱到坚强

  回顾征程,从江供电人心潮激荡,感慨万千。

  解放初期,从江县电力发展起步较晚,电力仍近乎空白。在长寨电站建成之前,全县各小水电站、小火电厂均以220伏、380伏低压供电,甚至有部分为110伏直流供电。至1945年县打米厂才以7.5千瓦内燃机用木炭作燃料发电,白天加工粮食,晚上供机关单位照明。1958年,为解决县城用电之需,曾在城南酒厂溪口建成一座装机18千瓦的小水电,是为从江县首座水电站。该站发电不久即因渠道渗漏,设备简陋、管理不善而停运,电气设备被拆至县打米厂发电使用。

  1961年,县农机厂够进一台48千瓦柴油发电机,发电供县城机关、居民使用,直至长寨电站投运为止。

  1972年10月,长寨电站建成投运。这年,从江建成长寨电站至城关的从江县首回10千伏中压电网线路。当时该线路全程采用木杆架设。1981年4月,该线路改用水泥电杆,为本县首次采用水泥杆架设的电力线路。

  1987年1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从江县城关地区水电公司。2月,雍里电站建成并发电,12月通过正式验收。是年8月在县城体委后坡建成从江县首座10千伏开关站,与长寨电站以10千伏线路联网运行。该开关站出线4回,供城关、高增、大榕等地。

  1991年10月,从江县城关地区水电公司开工建设从江县首回35千伏输电线路。该线路始于从江县城关35千伏升压站,止于贯洞35千伏降压站。工程建成后,形成雍里电站、长寨电站、贯洞电站联网运行。

  1992年8月,从江县城关地区水电公司更名为从江县电力公司。至此,该公司己拥有水电站4座,总装机2005千瓦;升、降、配电变压器121台,总容量6970千伏安;35千伏简易升、降压站各一座,35千伏线路22千米;10千伏线路近250千米。供电范围扩大到3镇8乡2万余户。

  1997年12月,四寨河电站建成投运。在此前后,四寨河电站附属送电工程相继建成,其中包括35千伏简易变电站4座,35千伏线路4回。从江县小水电供电能力有所提高。

  1998年8月,从江供电局成立。12月,交由凯里供电局代管。是年,全县通过“三三制”工程实现乡乡通电。

  1999年5月,从江110千伏变电站投运。从江县接通国家电网,结束了地方电力受小水电丰枯期严重制约的历史,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支撑。

  1999年11月,开始实施农电体制改革、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工程,时称“两改一同价”。农电体制于2000年3月全面理顺;从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于1999年11月开始动工,至2003年12月结束。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与农村电网改造同步进行。村级通电率由此前的35%上升到100%,全县15户以上集中居住的村寨全部通电。

  2005年底,农网二期及城网改造工程结束,全县30户以上村寨通电。

  2007年底止,从江县电网发展到110千伏变电站3座,主变容量为220兆伏安,有110千伏输电路4回,初步形成了110千伏环网供电的格局。

  如今,从江电网是一个以中国南方电网为主,地方小水电站依托南方电网并网发电运行,在上一级电网调度的指挥下由县级调度机构统一调度运行的县级电网。形成了以110千伏环网供电,35千伏为骨干的供电网架。辖区共有3座110千伏变电站、7座35千伏变电站,总容量27.36兆千伏安,35千伏线路13条, 10千伏线路41条,配电变压器1152台,总容量51205千伏安;小水电站20座,总装容量为67205千瓦。

责任编辑:唐旭【收藏】
上一篇:凯里市委副书记周文锋:通过微博服务于民
下一篇:从江:3000万构筑社会养老体系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