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每一次调解都是一次普法"--"草根"调解员王家成的故事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12-10 09:27:56  来源:  


 

  村民“贴心人”

  如今,“有难事找家成,好事肯定成”已成当地群众口头禅。据当地司法部门和村委会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王家成调解的纠纷达200多起,涉及到麻江县宣威镇、龙山乡、杏山镇,以及临近丹寨县的兴仁镇、扬武乡、龙泉镇等10多个村。

  “别看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如果不及时化解,就有可能使矛盾激化。”王家成说,2011年7月,宣威镇2名青年到邻县亲戚家吃酒,与当地3名青年发生打斗造成伤害,吃亏的一方扬言要报复。“如果调解不好,双方很可能再次发生冲突;如果公安部门介入,他们会受到治安处罚,还会在他们档案上留下不良记录。”最终,双方经过“家成调解工作室”和解。

  “群众发生纠纷后都有苦恼,纠纷解决了,他们心里也顺畅了。”王家成说,“每化解一起矛盾纠纷,我也有成就感。”

  王庆说,有王家成帮助调解纠纷,减轻了村两委的压力,让村干部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带领群众搞发展,现在王家成已成了村民的“贴心人”和村支两委的“法律顾问”。

  “每一次调解都是一次普法。”麻江县司法局副局长吴春亚介绍说,在宣威镇,由于王家成有效的调解矛盾纠纷,法院对于当地区域受理的案件呈下降趋势,仅“家成调解工作室”挂牌1年多来,法院受理的案件就下降了约20%。

  王家成甘当“义务调解员”近20年,赢得了好口碑。为了提高像他这样的基层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从2011年起,麻江县司法局对人民调解案件调解成功并履行完毕的进行奖励,即按纠纷的难易复杂程度,划分为一般民事纠纷、较大民事纠纷、重大民事纠纷3个类别,每调解一起分别给予10元至300元不等的奖励。

  麻江县司法部门认为,创建农村基层“调解工作室”是整合民间社会自愿调解资源的尝试,最为明显的效果是,充分利用民间乡缘、地缘、人熟、地熟、乡情、友情关系,及时化解各类纠纷,减少群众诉讼成本,维护了一方社会和谐稳定。(何天文 杨洪涛)


责任编辑:yangyi【收藏】
上一篇:农民工领回5000元培训费
下一篇:黔东南州检察机关出台学习十八大精神实施意见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