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有经销商认为,试用一般是为了打消消费者疑虑的营销方式,但是像3天这么长时间的深度试驾无疑会给车行增加运营成本和风险。比如,试用车是否要提供油、安排销售顾问陪同,都是经销商需要考虑的问题,任何一步的实现都意味着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其次,不知道客户的驾驶技术如何,如车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就会出现赔付现象。
消费者:接受深度试驾 但怕买到试驾车
在佛山国际车城记者随机采访的消费者中,几乎所有消费者对“先用后买”新模式表示了赞许,超过一半人表示如果自己真想买该品牌的车就会去这家推出了“先用后买”新模式的4S店看车。“对照租车公司的租金价格,即使最后不买就当租了几天车用也划算。”
但是,几乎也有一半的消费者会提出疑问,经销商给出消费者深度试驾的车是否为新车?如果消费者试驾后想买却要换一辆没有试驾过的有没有问题?如果消费者试驾后不买,这辆被深度试驾后的车辆是否会卖给其他不知情的消费者?
正如一家4S店的市场总监所述,采取深度试驾再购车的模式其实考验的是经销商的实力,如果没有那么多的试驾车,深度试驾营销就难以成为日常化的一个促销手段。实际上目前拥有厂家提供的试驾车的4S店并不多。而即使拥有足够多的试驾车,将来出售时要么亏本折价卖出,要么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出售,这考验了经销商的诚信。
提醒:
“先试后买”,
知情最关键
对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先试后买”促销手段,就普通购车者而言,如何避免买到“试驾车”,知情尤为关键。记者发现,陆续曾有不少经销商打出过“先试后买”的噱头。但要避免买到试驾车,首先要了解清楚自己试驾车型的来源和用途。比如,如佛山国际车城这家车型可试用3天的4S店,其提供的试驾车其实是已经上牌的供租赁车型,消费者最终购买的是同车型的新车,因此不容易出现买到试驾车的情况。又曾经有4S店提供的深度试驾车型为没有上牌的新车,即使是厂家提供的试驾车一般也会挂有牌号。消费者对此就要加以注意,有的4S店最终可能会将试驾车里程数归零后售卖。
一般来说,考虑到品牌诚信和美誉度,如果是试驾车或库存车,多数经销商会折价或特价售卖,这些车型只要没出过事故,一般买来也较为划算。让人担心的是曾出事故的试驾车,不过即使掩饰的手段再高明,也是有迹可循的。但对于普通车主来说,可能只是因为油漆明暗、车胎磨损等小细节发现有不妥,但究竟真实情况如何自己也不敢下定论。此时,可以考虑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是,车主可在上牌前先去专业二手车行做个全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