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民生连线- 求职招聘- 旅游- 房产- 酸汤社区- 吃喝玩乐- 黔港微博- 家园博客- 生活帮- 手机报- 团团赚- 专题

订阅
首页| 全州新闻| 时政要闻| 县市新闻| 专题新闻| 民生连线| 视听中心| 黔港图库| 投资黔东南| 招商引资网
首页 > 财经 > 银行 > 正文

央行研究局局长:超发货币43万亿引发通胀无依据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时间:2010-11-16 09:31:43  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消息 货币是个存量概念,GDP是个流量概念,不能直接相减 货币与经济总量之间也不存在固定的最优比值 去年M2/GDP大幅上升是一个特殊现象 下一阶段央行会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

 

    广州日报消息 货币是个存量概念,GDP是个流量概念,不能直接相减

 

    货币与经济总量之间也不存在固定的最优比值

 

    去年M2/GDP大幅上升是一个特殊现象

 

    下一阶段央行会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

 

    近期有媒体报道,中国存在超发货币将近43万亿元,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引起各方的关注和争议。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昨日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央行超发货币43万亿元引发通胀”的说法没有依据。《金融时报》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综合类财经报纸。

 

    据悉,有关报道是以M2减去GDP,即今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69.64万亿元,减去前三季度GDP数据26.866万亿元,得出超发货币将近42.774万亿元。

 

    张健华指出,货币是个存量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个流量概念,两者不能直接相减,更不能用一个时点上的存量数去减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流量数。这种说法既缺乏理论依据,也没有现实基础,不够科学和客观。

 

    张健华表示,货币与经济总量之间也不存在固定的最优比值。由于M2统计口径不一致,所以不能简单地用M2/GDP进行国际横向比较。

 

    他认为,中国的M2/GDP并不是持续上升的,2004年至2008年呈稳中下降态势,而去年该比率大幅上升是一个特殊现象,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情况下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果,并不能因此得出还会进一步攀升的结论。

 

    张健华强调,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金融资产总规模在经济总资产中的比重上升。但相对其他国家来说,中国的M2/GDP偏高,还有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比如货币化过程的影响、较高储蓄率的影响、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的影响以及金融创新不足等。同时,外汇占款太多也是造成中国基础货币源源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

 

    张健华还重申,下一阶段应尽快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也会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各种政策工具,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       

 

    存款数据

 

    上海人民币

 

    存款环比大跌

 

    昨日,央行上海总部发布的10月份上海市货币信贷运行报告显示,10月上海人民币存款环比大幅减少,人民币储蓄存款分流明显。

 

    数据显示,10月份,上海市中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减少414.5亿元,同比多减364.1亿元。其中,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减少408.7亿元,同比多减334.4亿元。

 

    同时,储蓄存款分流明显。数据表明,10月上海市人民币储蓄存款减少968.9亿元,同比多减599.4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减少694.2亿元,同比多减364.7亿元。

 

    报告认为,储蓄存款出现大量分流的情况,主要与近期股市交易活跃和通胀预期等因素有关。(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境外人员在华限购一套住房
下一篇:周小川:价格上行压力需要引起关注

相关新闻

分享到: 黔东南微博 QQ空间 新浪 腾讯 网易 搜狐 贴吧 谷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