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双拐下的创业路黎平思姑村支书身残志不残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9-11-16 11:47:42  来源:  

 

双拐下的创业路  

            ——黎平思姑村支书石成标身残志不残

○周志光

    1970年1月12日,石成标出生在黎平县龙额乡思姑村一组的一个贫困家庭,年仅六岁时父亲病故。2006年1月外出务工回家创业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伤势非常严重,导致左腿被截肢,左手麻木不灵,一个坚强的侗族汉子在一瞬间变成了一个二级残疾人,这给了他做人尊严上的严重一击。然而他又是幸运的,在党的关怀下,从事自己所喜爱的养殖事业,用勤劳和智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身残志不残,我要重新创造人生价值。”


    石成标原是一名退伍军人,在部队担任过班长职务,立过三等功。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只有学到一门过硬的技术才行。于是,根据地方的市场需求,科学饲养技术成了他的首选。为取到“真经”,1997年3月到广东四会市一家养殖场养猪,一边打工一边“偷艺”,一干就是9年,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2006年1月打算回家过完春节就留在家乡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但不幸的是车祸发生了……当亲人意志消沉、彷徨无措,替他感到惋惜的时候。他却非常自信,“只要有恒心,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石成标拄着双拐一遍遍进行市场调研,凭着对养殖业特有的敏感和多年的职业积累,他瞄准了当时养猪行业在当地走俏的商机。


  “逆境,让我学会了坚强。”


    由于医病,把几年打工挣来的钱全部花光,白手起家谈何容易,资金、场地、人员……各方面的困难接踵而至。步入养殖行业,对于身体残疾的石成标来说,要办成一项事业是如此困难。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相关部门给予了他大力支持,信用社及亲朋好友为他筹借了五万余元。他不顾身体行动不便,又亲自到广东四会去跟原来的老板赊来了十头种猪。多方的激励和关怀给了他信心和决心,使他很快走出了低迷。2007年1月份,整整疗伤了一年的石成标拄着拐杖,领着爱人和孩子来到公路沿线建起了养猪场,开始圆自己的养殖梦……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扩大,养殖场占地面积扩建到300多平方米,经营的品种也由单一的养猪扩展到养鱼、养鸡、养鸭等多个品种,发展成为综合式养殖场。仅仅在2008年上半年,存栏种猪就有25头,肉猪53头,仔猪45头,鱼塘3亩,土鸡150只,土鸭120只,鹅60只,收入达6.2万元。目前他已养猪达700多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黎平县残联养殖扶持示范点和全县规模最大的残疾人养殖大户。看着自己的养殖事业日益红火,石成标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要尽我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富起来以后,石成标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回报社会。由于他为人忠厚、勤劳能干,热爱集体,关心群众,在村支书换届选举时,他以最高票当选思姑村党支部书记。几年来,他热衷于公益事业,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千方百计为社会分忧,倾其所能扶持本乡和外乡的农民发展养殖事业,积极鼓励他们创业。“我的发展,离不开众人的的支持,所以我也毫不保留的把所有的技术教给他们。”石成标通过提供启动资金、技术指导、提供饲料、供给后备母猪等方式帮助杨再华、兰应辉、陆红键、陆成勇等养殖农户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

 

责任编辑:dreamlak【收藏】
上一篇:青山绿水写和谐今朝林农笑开颜
下一篇:全州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紧急会议召开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