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让警徽在扶贫路上闪光----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姚水长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21-03-01 14:43:2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贵州省凯里市旁海镇水寨村的第一书记姚水长,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三年多来,水寨村在姚水长的带领下,2018年底水寨村顺利实现出列,2019年底,全村115户498人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走家串户了解村情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姚水长,男,侗族,1986年1月7日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贵州省岑巩县人。2011年,考进岑巩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工作,2013年2月,调入凯里市公安局交警大队,2014年3月,姚水长服从组织安排,到凯里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旁海片区中队当中队长。2017年3月,姚水长被组织安排驻村,成为凯里市公安局交警大队驻水寨村“第一书记”。

  水寨村位于凯里市东北部,距市郊20公里,距旁海中心17公里,全村共有5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432户,人口2076人,耕地面积1102亩,其中田面积866亩,土面积236亩,森林覆盖面积19%。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极其薄弱,2017年以前,村级产业更是寥寥无几,和其他贫困村一样,一穷二白的水寨村也渴望着走出贫困。

  放下交通管理工作,接手扶贫工作,姚水长刚开始有点不太适应。不过,“第一书记”不是选择权力而是选择“责任和担当”。面对这样的实际环境,对于姚水长来说,压力非同一般。为了摸清贫困的根源,进驻水寨村后,姚水长开始走家串户,向老党员、老村干征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意见,向产业能手、致富能人要方法、要思路,经常深入村寨角落、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倾心交谈,与村民拉家长、谋发展,为水寨村的发展和脱贫攻坚取“真经”。工作中,姚水长主动融入基层,团结村委班子成员,勤思善谋,真抓实干,全身心投入各项工作。驻村的头一年,姚水长的足迹踏遍了6个村民组的山山水水,深入到几十个贫困户家中访贫问苦。

  在走村串寨过程中,姚水长发现大堡组寨前大石碑上的《大堡碑记》,记述了大堡及整个片区的历史。原来,大堡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自清乾隆年间以来,其苗汉共居,民智开化,思想进步,是地午片区与外界联系最多的村寨,也是地午片区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大堡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土地集中连片,具备发展产业的良好基础条件。

  姚水长想,将大堡作为脱贫发展的突破口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决定将脱贫发展的突破口定在大堡组。

  姚水长结合“十户一体”,动员大堡在外务工人员成立了大堡发展协会,由全组18—48岁青年共同出资,最低300元起,每年都会有资金注入,上不封顶,在他带领驻村工作组队员宣传发动下,全组青年纷纷出资,共集资3万余元。基金的用途主要是集体公益事业。为重塑村民重视教育的理念,基金会还设立了奖学金,对考上大学一本的大堡学子,每名奖励2000元,二本奖励1500元。

  长期以来,大堡组缺乏一个管理组织,一到开会,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形不成统一意见。针对这一问题,姚水长决定建立大堡组管理委员会,在群众推选中,选出12名长年在家,并热心于集体事务的青年作为候选人,召开群众大会,由群众对12名候选人进行投票选举,从中选出了8名骨干,与组长一道组成大堡组管理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成立后,9人小组在征求大部分年青人意见的基础上,决定以机耕道修建来破解历史遗留问题,拟定了解决方案:以后修路等公益事业所占用土地一律无偿使用的协议。全组村民都在协议上签字并按了手印。同时,发动群众筹资65000元,市公安局帮扶水泥60吨用于农村自建道路涉及土地的老大难问题。大堡组规划建设的第一条大田至对门坡产业机耕道长980米,宽4米,在必经之路上,有一段40米长的路段因为宽度不够,需砌挡墙,挡墙高度达2.5米,村民在9人小组的组织下,买钢筋,拉砂子,全组男女老少齐上阵,仅用5天时间就建成了这段挡墙。姚水长发动再修一条寨脚至老场坝长530米,宽4米的产业路,随着工程的推进,当他了解到修路经费紧张时,自己掏钱捐助修路,四处化缘,得到朋友捐赠21900元。

  下水组共计92户,姚水长带领驻村工作组深入村民家中广泛动员,开会最终确定每户出资1300元,共计11960元购买用地,买来用于以后修建集体场所,又发动村民每户集资400元,共计36800元,用于开挖产业路仰欧玛至下水组水塘共计1.5公里。

  上水组一直都没有进寨公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姚水长深入上水组,发动村民筹资96000元,并从单位申请了145吨水泥、2.9万元的钢筋用于帮扶,组织 80位村民投工投劳,经过四个月,终于修通了493米的上水组进组公路及娱乐广场。2018年,又发动村民每户出资2000元修建广场,共计172000元,市文广局正在规划中。姚水长通过争取,市水务局帮扶水管3000米,市公安局和交警大队共帮扶60吨水泥用于上水新村通寨公路、蓄水池建设。

  在屯习组,他发动青年成立青年协会,筹集资金53320元,并根据屯习组生态特点,推动屯习组建设谷博山步道,他向单位申请了150吨水泥,每户又出资2200元,建设656米步道、篮球场及长廊建设,长廊建设由每户出两棵木头。

  小堡组着力打造的农业生态产业园,建设初具规模,但该组村民一直想建设一个高品质的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并发动村民每户集资2000元,开工建设广场,姚水长多次到开工现场,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并向单位申请85吨水泥用于广场硬化。
 

  引导村民抓产业发展   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自从这个姚书记来到水寨村,我们水寨村的一切都变了。不仅有了发展协会、管委会、文体广场,还有了新公路、合作社、蓄水池、蓝球场……所有的变化都多亏了姚书记!”一提到姚水长,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

  到水寨村帮扶的那些日子里,姚水长吃住都在村里,整天忙着村里的事,做村民的“家里人”,村民都成了他的亲人,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小姚书记”。

  每次,姚水长走进村里,一遇到老奶奶、老爷爷,姚水长就用不流利的苗语到招呼:“吾、告,猛弄嘎阿碧”(苗语,意为:奶奶、爷爷,您吃饭了没有?)。“姚书记为便于开展工作,他学起了我们村的苗语,他把村里的事当家里的事,他早已成了村里老少的知心人。刚开始我们以为他是个‘愣头青’,经过这一年多的接触,我们感到他是个基层工作的‘多面手’。现在村干部说话群众们听,讲理群众们服,做事群众们帮,水寨村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开展的都很顺畅。”水寨村支书王正虎这样评价他们的第一书记。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农家院坝、稻田里都留下姚水长与贫困户一起劳作的身影,他把贫困户当亲人,把他们的冷暖放在心上!当得知大埔村民李正文患有精神智障,生活不能自理,母亲89岁的高龄,为了保证家中的安全,村委会一直不敢给其接通电源,为了让他一家晚上活动方便一些,姚水长自已掏钱给他买了一大一小两个充电手电筒,并联系邻居,定期帮忙充电,解决了他的充电问题。

  姚水长一直惦记着水寨村的产业发展,水寨村是附近几十里范围内的“鱼米之乡”,群众也有发展产业的想法,但苦于没有带头人,缺乏市场经验,虽然有几户人家种菜到凯里销售,无法形成规模,有时赚,有时赔,成不了气候。姚水长通过对凯里农贸市场进行调查后,2017年9月,他组建了水寨村“惠寨”合作社,发动村民种植有机肥原生态蔬菜,利用帮扶单位的优势把水寨村贫困户喂养的猪和蔬菜销往凯里市公安局食堂,菜还可以卖给凯里市供销社及市扶贫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由此,形成了水寨村原生态蔬菜大规模种植的喜人局面,村民把种植的蔬菜交给村供销社,供销社再送给凯里市农贸市场,让水寨村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广大村民由此得到了实惠。

  接着,姚水长还带领村民发展花卉苗木、林下食用菌、林下魔芋、林下养蜂等产业,林下经济成为水寨村群众致富的新抓手。如今,水寨坐拥2000余亩的花卉苗木,还发展有林下食用菌200亩、林下魔芋种植200亩、林下养蜂100箱等,“产业支撑+合作社分红”模式,让乡亲们真正摆脱了贫困,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日子。

  2020年10月14日,在全州2020年脱贫攻坚典型表扬大会上,黔东南州委书记桑维亮在讲话中对姚水长的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的肯定。

  “很多群众其实已经过上了富裕生活,但是一场鲜血淋漓的交通事故,就让他们因车祸致贫、返贫。”作为一名交通警察,姚水长意识到,开展农村扶贫工作也要将安全防控作为预防返贫的工作重点。

  水寨村原是地午老乡驻地,撤乡并镇后,村里店铺林立,车来车往,犹如一个“小城镇”。为此,姚水长及时进村入户摸排全村车辆和驾驶人情况,并建立台账;进村入户开展交通安全部宣传教育,增强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姚水长还组织开展“流动车管所送考下乡”活动,驾驶证办好后,他亲自把驾驶证送到村民手中,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8年,姚水长荣获“黔东南州脱贫攻坚优秀结对帮扶干部”称号,受到了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表彰,同时,获得“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称号。2019年,他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全州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等。

  赤胆忠心铸警魂,脱贫攻坚践初心。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21年1月,姚水长被提拔为旁海派出所教导员。他说,他已和水寨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继续留在旁海工作,他很乐意,未来的路上,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他将一路向上向善。

  妻子“后方”全力支援 “军功章里也有你的一半”

  姚水长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难得成绩,和他忘我的工作精神固然密不可分,但正如那句话“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自从姚水长驻村扶贫后,妻子颜丹丹在“后方”默默奉献、全力支援,成了一名支持扶贫的好帮手、助力扶贫的贤内助。

  妻子颜丹丹是凯里市第二中学一名财务工作人员, 2016年,颜丹丹与姚水长结成夫妻。

  姚水长到水寨村帮扶工作期间,正是妻子怀孕时期,妻子不但得不到他生活上的照顾,就连去办孩子生产的住院手术都是妻子自己去办的。

  2017年4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陪护假期间,姚水长还隔三差五去村里。每天早上出门时,妻子和孩子都还在熟睡,等到他晚上回来时妻儿已经睡熟。照顾孩子、做家务等所有的事情由他妻子全包了。妻子带孩子去体检打预防针时,妻子需要跑东跑西办理各种手续需要排队久等,孩子又哭又闹,妻子就只能边办理手续边抱着孩子喂奶。只要孩子一哭闹起来,妻子有时连吃饭都成问题。每天晚上给孩子洗澡,换衣换尿不湿,弄得腰酸腿疼不害怕,最害怕的是孩子生病。

  有一次,孩子一病就是一个月,感冒好了,又开始发烧,发烧好了,又开始拉肚子,又没人帮忙,姚水长却整天在村里忙这忙那。妻子每天晚上根本不敢睡,怕孩子吐,怕孩子拉肚子,怕孩子又发烧,只要孩子一生病,基本上都是他妻子一个人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病……她每天就像“陀螺”一样转动,体重也在直线下降。后来,妻子慢慢地习惯了,她理解自己的丈夫,再苦再累也要把这个家扛起来。

  三年多的时间,姚水长全身心投入到脱贫工作中,谈及妻儿,他的内心都感到十分愧疚。但是,想起肩上的责任,想起群众对自己的信任,想起家人的支持,他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扶贫事业中,让警徽在扶贫路上更加熠熠闪光。

  颜丹丹说,他们大多时候只能通过手机“见面”,有时,夜深人静,她想姚水长了,忍不住一下拿出手机拨出去,马上又挂断了,她知道丈夫累一天了,不要去打扰他。

  扶贫工作把他们分隔,天各一方,心底里深埋着相互的思念和牵挂。但颜丹丹把思念化为动力、把牵挂化为嘱托,用亲情的温暖激励着爱人为脱贫攻坚不断前行的步伐,用实际行动和辛苦付出实践着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默默支持!

  当姚水长一次次把这些荣誉放到颜丹丹面前时,她每次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三年多的心血和汗水没有白流,有付出终有回报,看着一个个金灿灿的奖牌证书,颜丹丹的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满足。姚水长对妻子说:“没有你的支持和鼓励,我怎能安心扶贫,没有你的辛苦付出,又怎能有这累累硕果,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唐光新)

责任编辑:杨慧梅【收藏】
上一篇:打卡!黔东南这条高铁花海太美了!
下一篇:州政协十二届六次会议闭幕!潘玉凤当选为黔东南州政协主席 肖俊当选为州政协副主席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