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每周人物 > 正文

那人 那山 那条路——记黄平县重安镇老支书“潘老虎”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7-12-29 16:12:23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看着眼前这个满身泥渍的老汉,虽有些佝偻嶙峋,但瘦骨眉宇间却很有精神。可是无论如何也与“老虎”联系不上来。

  ·龙姣·

  “大妈。我们找潘光虎,他家是走这条路吗?”今天我们要去采访黄平县黄金村的一位老支书。

  “潘光虎?”

  “就是你们原来的老支书”

  “哦,你是说潘老虎啊,他家在最偏的干古组,你一直顺着这条路最里头那家就对了。”

  采访组经过一阵蜿蜒盘旋在一条水泥路尽头停了下来,一下车豁然呈现排排古朴的木房错落分布于青山黛色中,水泥硬化道路相互串接,好一派美丽乡村的气息。寨门口几个农户正在挑水泥建寨门,上面用红笔写着两个大字,像干古又像是还是千古。

  “请问这是潘支书家吗?”我们向一个挑水泥的老汉问道。

  “我现在不是支书了,别这么叫我,你们是?”老汉有些腼腆。

  看着眼前这个满身泥渍的老汉,虽有些佝偻嶙峋,但瘦骨眉宇间却很有精神。可是无论如何也与“老虎”联系不上来。

  老支书拍拍身上的泥浆,告诉我们:这个地方之所以叫干古,是因为这个村子因为坡高缺水,吃粮靠借,喝水靠挑,生活靠救助,出了名的“三靠村”。种出东西也卖不了价钱,你若看中了村里的东西,随便估计一个价格就可以带走,按照土话便成了“干古”。

  为了改变家乡的穷面貌,1974年开始,刚担任村支书的潘光虎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全村老百姓一起修路治水。那时刚刚担任支部书记的他23岁,凭着一股子冲劲,上任第三天就开始修路。很多人不相信他:潘光虎自己还是个娃娃,你们不要凑钱给他,他能够修得通路到黄金来,我都不相信!

  面对质疑、不合作,他什么也没说,晚上挨家挨户做工作,实在做不下来的,也不争,只带着大家撸起袖子干起来。那些原来对他有怀疑的人便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了,当年就把7公里的通村路修好了。

  那个年代,一切“以粮为纲”,村里虽然打通了与外界连接的道路,可稻田常常因为干旱而绝收,借粮成了村里人的常事。

  看着村脚重安古峡清亮的河水每日流过,引水进村入田成了当地人最大的梦想。但是,落差太大,加上土质稀松,即便提灌取水也会迅速流失掉根本养不活庄稼。

  于是,大家开始想各种土办法,用水泥修筑一亩一荡(水洼)、三亩一塘、五亩一库的办法来留住水。随即,全村上下相继建起了60座水塘。仅两年时间,效益凸显,全村的稻田得到了丰收,不仅让村民们还了常年拖欠的粮食,第二年还有余粮借给邻村,当年他还成为省级优秀红旗手。

  八九十年代,改革大潮影响着每一个人,很多人开始南下打工,村民们没有技术,进城也只能做苦活,过年要是拿不回工资家都回不了。他领着老老少少到寨上一户包工头家,让村里的小伙子跟着师傅出去学、跟着干。当年的很多学徒,现在早已成了贴瓷砖、木工老师傅。当时各县兴起烤烟种植,他又带领村里三十多个庄稼汉去遵义学习烤烟技术,经过三年的摸索成为烤烟大村,一改过去一穷二白的面貌。

  “你们为什么叫他潘老虎啊?”这问题引得一众老百信都笑起来。

  “他总是说干就干,什么都不怕,有时候还有点霸道嘞。”一位大娘告诉我们。

  支书笑着回答:没办法,妹哦,农村工作难做,各种姓、各组寨、人这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尽量做工作,有些实在不服从大局的我也只能霸道点啰,很多东西先做出来,才会有人信服你。

 

  今年70岁的潘光虎,当了近50年的支书,过年的时候他答应了家人尽快卸任,然而实现全村的脱贫奔小康成了老支书卸任前的最大的心事,他用门口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春联不贴用笔画,画出一个小康村;横批:争分夺秒。

  2014年,他瞄准了稻田养鱼项目,靠着田坎的硬化保住了水源,秧苗和鱼群得以滋养,现全村已经完成田坎硬化6万多米,依托重安镇特色小城镇建设,用“三变”发展模式促进黄金村乡村旅游发展。开发了天星桥、杀人洞、十里古峡、三朝桥等景点,投入财政资金共计500万元,截止目前发动群众发展稻田养鱼产业600余亩,精品水果种植200余亩,花卉种植100余亩;为做好旅游服务,共修建停车场三个,还有系列休闲庭、旅游步道等配套设施。

 

  提起天星桥的建设,老人现在仍心有余悸,天星桥为卡斯特山峰岩石天然中空而成,要想更好观赏必修攀登栈道。然而两边皆为悬崖,岩路凸陡,当时潘光虎还挑了三个胆儿大的村民和他一起修栈道,李泽周就是其中一个,他从小经常放牛到山脚玩,但从来没上去过,当支书问他敢不敢的时候,他说支书不怕他也不怕。

  “从下面抬沙子,只能半挑半挑的抬,只管脚下的路,丝毫不敢往边上看,人到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候,打不通那条路,想搞旅游是冤枉搞。”带着一股韧劲和坚持,潘光虎带领村民凿山开路,历经四个月时间,一条横跨天星桥的400米长的观光走廊打通。同年,一条全长6公里的旅游观光道路实现贯通,现在村里经常会出现三五成群的一些游客,通过摄影爱好者的照片前来观光。

  今年,在村委换届中,潘光虎虽然退居下来,但他完全没有停下建设家乡的步伐,他的第三步计划正在实施中。他嘴里总算叨着:一千亩田鱼现在还差五百亩,一千亩花园栽的很少,一千亩果园才刚刚起步。他27岁入党,自此就立下目标:一生努力,要把家乡建设得像朵花儿一样。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老支书在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一走便是半个世纪,走得执着而又喜悦。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黄成孝:一生守护乡亲的健康
下一篇:红烛点亮精彩人生——记黄平县重安镇自强香烛加工厂厂长张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