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残疾人将获托养补助和护理补助
民生实事,是工作报告阐述得最多的问题之一。
据了解,2014年,全州减少贫困人口34.83万,建成了5596套扶贫生态移民房,其中雷公山、月亮山地区建成3871套,搬迁1.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口6.5万人,新增微型企业1816户,完成小额担保就业贷款3.63亿。
全州还建成了39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实施中小学生宿舍项目52个,竣工46个,建成2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浴室等。
此外,在2014年全州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提高到了400元,农村低保年保障提高到了2100元,农村孤寡和无劳动能力人群年保障标准提高到了3000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了32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了15万元,还新建了一批敬老院等。
工作报告确定了2015年的“十件民生实事”,涉及扶贫开发、就业创业、教育发展、卫生计生、社会保障等领域。具体实事包括培训5000名绣娘,新建8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新建、改扩建100所农村幼儿园,开建400个村级卫生室和7984套公租房等。
在社会保障方面,除了提高城镇低保、农村低保等标准外,还将建立重度残疾人托养补助和护理补贴制度,每人每年补助500元,每月发放80元护理补贴。
农村消防隐患多 传统村落面临威胁
工作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州内在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的问题也不回避,并表示认真加以解决。
报告认为,问题体现在,全州经济空间布局不均衡,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还不够快,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任务艰巨,民生欠账较多,有些领域腐败问题依然存在等。
代表委员们在听报告
说到“民生欠账”,报告特别点出了农村消防问题,称“消防隐患多”,传统村落保护形势严峻。
据了解,由于木质楼房过多等原因,黔东南州内农村火灾多发,2004年内,镇远报京、剑河久仰,分别发生非常严重的村寨火灾,大量房屋被毁,损失惨重。
不过,目前黔东南在诸多村寨已实行“寨改”、“灶改”和“电改”等措施,其中通过“寨改”,在村寨中打出了诸多隔离带和“生命通道”,有利于群众在火灾发生时逃生,也有效地避免了火势大面积蔓延的状况。此外,黔东南已经建立了严厉的农村消防责任追究制度,并引起外地企业生产先进阻燃材料,农村火灾高发态势在今后应大大缓解。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