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每周人物 > 正文

乡村医生的清寒坚守 吴德兵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03-02 15:25:45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新年的鞭炮声再次响起,除夕这一阖家团圆的日子如期而至,当家家户户都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之时,吴德兵又背起了他的药箱,走了两公里山路来到病人吴大兴家中,由于长期患有中风行动不便,每当犯病之时只能依靠村里唯一的医生吴德兵前来治疗。

  新年的鞭炮声再次响起,除夕这一阖家团圆的日子如期而至,当家家户户都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之时,吴德兵又背起了他的药箱,走了两公里山路来到病人吴大兴家中,由于长期患有中风行动不便,每当犯病之时只能依靠村里唯一的医生吴德兵前来治疗。已经记不得走过多少这样的山路、访过多少这样的人家,而在病人家吃团圆饭也成为了吴德兵多年来义无反顾坚守乡村的缩影。
 



图为吴德兵为村里的老人看病
 

  吴德兵,男,1975年生于龙场镇华界村看牛坪组,受其父亲的影响,从小便迷上了“医生”这个行业,当时龙场镇医疗条件落后,医疗行业管理极不规范,但吴德兵凭借对“医生”行业的热爱以及立志治病救人的理想,在成年后义无反顾的追随父亲做了村里的“赤脚医生”。直到2006年9月,已经31岁的他才在龙场镇卫生院的推荐下进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社区医学学习,2009年9月毕业后吴德兵放弃凯里市众多诊所的邀请,秉持着对父老乡亲的关怀毅然回到家乡继续担任乡村医生,做起了村民的“健康卫士”。在2013年底并村之前,原华界村是一个由苗族和革家人组成的8个自然村寨,共有2057人,村民普遍文化素质偏低,交通不便,村民的就医问题、预防保健及获取卫生知识的希望就全部寄托在了村内唯一的医生吴德兵身上。上到70高龄的老年人、下到0到6岁幼童日常的头疼脑热,以及糖尿病病人、高血压病人、重性精神病病人、孕产妇、结核病病人的求医问药,甚至包括村里的水源站点的管理,都是吴德兵的工作内容,背着药箱走乡串寨、看病、随访就跟一日三餐一样正常。
 



图为电视台记者跟随采访吴德兵出诊
 

  乡村医生除了医疗环境差、人手不足、道路崎岖难行以外,更大的现实便是待遇普遍偏低,吴德兵家里还有80多岁的老父亲,膝下有上大学的女儿,上中学的儿子,妻子也没上过几天学,家里生活的重担他也必须一肩担起,邻里乡亲生活都不容易,医药费几乎都只收成本钱,而出诊费更是分文不取,仅靠每月村里补贴的600多元撑持度日。村里的年轻人都“下广挣大钱”了,他却依然坚守在他的卫生室里。在凯里学习期间,曾有一私人诊所邀请吴德兵毕业后到诊所工作,每个月的收入可达3000多元。“那时就知道回村后收入肯定

  不能跟以前比。”吴德兵说,“但从医心来讲,华界不能没有医生;要有乡村医生,出生本村的自己确实是最佳人选,换了外来的,条件这么差来了也留不长。回来了能顺带照看年迈的父亲,也算是自己的一点私心吧。”而当问起苦不苦时,他质朴的笑着说:“还行吧,我还种蔬菜卖呢,比起父亲已经好了很多了,现在农民们有了新农合,也没有太多的赊账了,在村卫生室就能看好的,他们就不用花钱去上级医院了,以后会更好的。”(李宏观 徐群香)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刘小群 一位外乡人的亮丽“建筑”人生
下一篇:百岁老人刘么应盘点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