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乳企淡定应对进口奶入侵:一盒奶走完流程至少俩月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12-02 10:49:4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产业·公司】第二次“中外常温奶战争”来了!

  进口常温奶10年后再次大规模“入侵”中国;

  国产常温奶会重蹈婴幼儿奶粉覆辙吗?

  如同电影《终结者》中那句著名的台词:“我会回来的!(I will be back!)”,在2014年的“双十一”电商大战中,出现了一个看似“高大上”新品类的身影——进口常温奶,如德国纯牛奶、新西兰原装进口奶、意大利半脱脂牛奶……

  撤离中国市场10年后,以常温奶为代表的进口牛奶开始了又一次大规模“入侵”。此前,它们只是通过进口代理,小规模地出现在中国的超市里。

  今年“双十一”,进口常温奶携手它们的小伙伴洋奶粉,与国产品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卡位战。

  根据天猫的数据,进口常温奶出乎意料地成了一个个爆款。以安佳牛奶为例,仅仅在天猫上开抢一个小时内,就创下了247万元的销售业绩,仅250mL×24盒包装的全脂UHT纯牛奶就卖出15737件。

  中国乳业引以为傲的常温奶市场,会步婴幼儿奶粉的后尘,被进口乳企夺去半壁江山吗?

  第一次“战争”:

  外资品牌因“水土不服”铩羽而归

  “这是进口常温奶第二次发力中国市场,在十几年前,以帕玛拉特(Parmalat)、雀巢、美国卡夫等为代表的洋品牌,都曾经气势汹汹打开过中国市场的大门,但是,都因为水土不服铩羽而归。” 乳业专家、北京普天盛道董事长雷永军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资料显示,意大利著名牛奶公司帕玛拉特于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淘金,2001年7月,帕玛拉特和南京奶业集团出资7000万元设立南京帕玛拉特乳品公司。同样的,还有彼时排名全球前三的美国菲利普·莫里斯公司,1993年与北京农物局合资,共同设立北京卡夫食品公司,产品包括干酪、超高温奶、酸奶及奶粉等等。

  然而,无论是帕玛拉特还是卡夫,打开中国市场大门后,表现颇为糟糕。如南京帕玛拉特,由于产品定位、企业管理和市场开拓等多种因素,始终处于严重亏损状态,成立不到两年,亏损已达2700万元;北京卡夫成立整整7年,在中国奶业市场没有一分钱赢利,于2001年被北京三元收购。

  雷永军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这次外资开垦中国常温奶市场失败,以2004年帕玛拉特退出中国市场为标志结束,此后的5年内,再没有一家外商宣布要在中国做常温奶生意。”

  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记者,第一次外资常温奶进入中国市场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对当时中国市场认识不足而致。一来,它们坚持高端路线(当时的单盒牛奶定价都在4元以上,远远超过国人的购买力)。二来,随着本世纪初中国乳企的快速成长,不少地方奶企利用便捷、新鲜的牛奶,从各个渠道渗透当地市场;远渡重洋而来的进口牛奶显然缺乏这样的地利。动辄超过两个月的运输时间和过高的价格差,直接导致其在中国市场败走麦城。

  近四年进口常温奶再现“井喷”

  尽管帕玛拉特警钟声响犹在,但是巨大的中国市场诱惑还是让洋品牌们卷土重来。

  10年后的中国市场,不但进口牛奶的价格出现了较大降幅,而且渠道也日益畅通——与10年前动辄上月的铺货速度相比,进口牛奶可短期内进入中国消费市场。如2014年5月,中澳就澳鲜奶出口中国快速通关达成一致,澳大利亚鲜奶可以在7天内运抵中国,比此前20多天的时间大大缩短。

责任编辑:田茂琪【收藏】
上一篇:中国公民满18岁后2年内或可选父或母民族成份一次
下一篇:网吧行业艰难转型 “微利时代”催生多元化路径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