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PM2.5致孕妇流产”系误读(回应) 系媒体曲解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4-23 10:00:18  来源:  

  论文作者、兰州大学博士生澄清

  “细颗粒物致孕妇流产”系误读(回应)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放射化学与核环境研究所博士生齐伟的最新科研成果显示,PM2.5(细颗粒物)中的碳纳米颗粒对初次怀孕孕体具有很明显的损伤作用,造成流产率高达70%。”这条新闻刊发后立即被数百家网站转载,引发众多准妈妈的恐慌。

  记者22日下午联系到论文作者、兰州大学博士生齐伟。齐伟称,4月9日,兰州大学校内新闻网报道他被自然出版集团旗下期刊接受的科研成果,之后某些媒体转载,但对原文产生了误读,甚至提到“PM2.5致孕妇流产”等内容。

  “相关报道只是断章取义地摘取了兰州大学新闻网的报道,并没有对相关负责人进行核实。”齐伟告诉记者,“我们的实验对象只是老鼠,而且不是针对PM2.5,而是PM2.5的一种成分——碳纳米颗粒。虽然碳纳米的确是PM2.5的成分之一,但课题的研究初衷根本不是探讨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结论不能直接和空气污染联系在一起。”

  齐伟说,实验采取的是注射方式,比平时的呼吸量大得多。给药量是500毫克/只,可人类每天呼吸吸收的量在微克以下。“这其实就是一个‘高浓度碳纳米管对妊娠小鼠有害’的实验,却硬生生地被曲解成了‘PM2.5造成孕妇流产’的新闻。”(记者林治波)

责任编辑:田茂琪【收藏】
上一篇:40分钟 海水“脱盐”味变“甘甜” 可直接饮用
下一篇:药企行贿将被列商业贿赂记录并停止2年采购资格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