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被边缘化的“脱网人群”:不会上网就像被社会抛弃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4-13 13:07:14  来源:半月谈  

  “新开一扇窗,却关上了原来的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网民群体的日渐庞大,直接推动了各项便民网络平台、手机APP的建成,足不出户、指尖轻点就能完成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才能办好的事情。

  然而另一方面,知识结构差异以及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对占据总人口半壁江山的脱网人群来说是不低的门槛。对于一些不常接触网络的中老年人来说,上网指导服务的缺失和互联网知识的匮乏,都增加了他们使用、分享互联网的难度。而那些没条件上网的人,更是遭遇信息化带来的尴尬。

  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指出,网络最大特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很大的开放性,而且网络承载信息的扩充性也是无限的,网络的超链接方式可以将各类信息在允许的范围内收为己用,可以不间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而报纸、广电等传统媒体由于版面和时段的限制,在信息的容量上很难与互联网抗衡。依靠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的群体在信息获取的速度和质量上肯定无法与网民相比。

  正是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和无限性,使很多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更倾向于将服务平台设置在网络上。“数字化的方式,不仅让消息推送、事项办理更方便,也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因此不少企业、单位更乐于使用网络平台来实现相关服务、业务的办理。”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员郑自立说。

  但正是这种网络趋势的推动,使得传统服务平台开始被网络服务平台“吞噬”。“传统办事窗口人员大大缩减甚至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相关网站、手机软件。”郑自立说,“新开一扇窗”,对于网民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但“关上了原来的门”,对于不会上网、不能上网的脱网人群来说就是一种社会不公。“电子信息渠道的开通大大缓解了传统公共服务平台的工作压力,但这应当是作为改善传统窗口服务的重要补充,而非主要渠道。”

责任编辑:田茂琪【收藏】
上一篇:大学生手机掉进火车厕洞 民警徒步5小时帮其找回
下一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每月仅81元 不及城市低保1/7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