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报告称非婚人口男比女多2千多万 都市剩女远超剩男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1-19 11:54:06  来源:人民网  


  根据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某婚恋机构联合发布的《2012~2013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研报告》表明,在70后、80后、90后非婚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出2315万。但在现实中,我国传统的嫁高娶低的梯度婚配模式却导致“剩女”数量远远多于“剩男”。

  30多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持续加重,2008年男女比例达到120:100的峰值,成为世界上性别结构失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30岁~39岁的非婚男性在同年龄段择偶面临613.9万人的缺口。

  “根据我们多年举行相亲会的数据统计,‘剩女’和‘剩男’的比例约为3:1。”吉林省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婚姻家庭服务部部长宋菲告诉记者,“剩女”多于“剩男”是个普遍现象,记者从某网络约会服务商处也获悉,在该网站上寻找伴侣的女性人数几乎是男性的4倍,为此,男士可免费注册,女性客户则要交费……

  “如同结构性失业一样,‘剩男剩女’也可称为‘结构性剩男剩女’。”业内人士解析说,中国讲究嫁高娶低的梯度婚配模式,农村女孩想嫁进城,工薪女孩想嫁个富裕男孩,这种错位配偶的结果就是,把梯度两端的男女剩下了——高端的“剩女”和低端的“剩男”,“剩男”多生活在农村,“剩女”多集中在大城市,后者较为优秀,更易走进公众视野,同时也更急于成婚,于是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剩女”危机便引起关注。

  由于到城市打工和读书的农村女性,在城市立足的难度低于负有买房买车重任的男性。所以在大城市中出现“剩女”过剩,仅北京一地“剩女”已达80万人,农村贫困地区却剩男增加。而心理学研究发现,“剩女”比“剩男”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也更容易遭遇心理危机。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剩女”往往被“妖魔化”,长春市一家医药公司的招聘专员就告诉记者:“我们筛选应聘者简历时,基本不会考虑超过30岁还未婚的女士,因为这些女士的个性和心理可能会有问题。相反,30岁还未婚的男士,工作则会更有动力,受到公司青睐。”

  “社会对剩女还持有偏见,女人剩到35岁以后,即使肯放下心气和身段下嫁,恐怕也无人敢娶了,一旦沦为剩女,家人、长辈、朋友就会开始群体性恐慌。” 吉林农大硕士研究生小谢,近来就非常纠结:“我快毕业了,想考博士,又担心读博后婚姻成问题……”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经济系博士生兰小欢,则将中国的“结构性剩男剩女”视为城乡二元化的一种新的体现。有专家表示,破解“剩女”危机,关键在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记者彭冰 实习生柳姗姗)

 
责任编辑:杨萌【收藏】
上一篇:近八成网友表示过年回家花费超过一个月收入
下一篇:郑州13天4人被撞身亡 谁来保障环卫工劳作安全?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