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书博会侧记:一定要把我们写进报道里去,让更多人看到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8-04 11:56:51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实习记者 龚瑶)8月2日,第二十四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黔东南分会场在凯里苗侗风情园拉开帷幕。逛书博会的人会发现它有一大亮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演示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苗族织锦》、《苗绣》、《芦笙制作技艺》、《苗族银饰制作技艺》、《丹寨古法造纸术》,无不不让在场的人纷纷惊叹少数民族祖先的伟大智慧。


苗族银饰,苗族的魔术

  黔东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有最大的苗寨和最大的侗寨,有少数民族多达三十三个,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是黔东南旅游的最大特色。

  近年,随着民族工艺被关注,原本要逐渐消失的传统工艺再次重现,据了解,每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都收有徒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从自己母亲或者父亲手中接下传承的重担。

  “随着关注度的上升,学习传统工艺的人多了起来,但是这远远不够,由于制作工艺的高要求,有很多人中途放弃,更多的人选择去到城市,你记得一定把我们写上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人知道”,在采访中,一位传承人对记者说。


织锦,苗族的色彩

  其实,优秀传统文化的消失不仅是黔东南所要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这个世界面临的问题。

  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的见证者,特别不希望有那么一天——后来人只能在书本上或者互联网上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听着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故事,却不能亲眼看到,亲手触到,亲身感受到。想想,那该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黔东南州气象台8月4日10时07分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下一篇:侗族姑娘搜集侗歌9年 著成《侗族单声歌》一书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