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我州5家民族文化企业入选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1-07 11:12:0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近日,省文化厅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本次评审通过的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一共14处。其中,黔东南州有台江县芳佤银饰刺绣有限公司(苗族刺绣、苗族银饰制作技艺)、贵州亮欢寨餐饮娱乐管理有限公司(苗族酸汤鱼制作技艺)、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附属苗族医院(苗医药——九节茶药制作工艺、侗医药——过路黄药制作工艺)、从江县高华瑶族药浴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瑶族药浴)、贵州青酒集团有限公司(洞藏青酒酿造技艺)5家企业入选。目前为此,黔东南州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8处,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处。

  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历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兼顾和协调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贯彻和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是指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运用劳动工具和特殊技能,将其资源转化为产品,以满足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需要的实践过程,从而达到活态的、自觉的、积极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黔东南州的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需要这一手段来保护和弘扬。从当前全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来看,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在不断消失,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缺少传承人,在现在物质生活条件下,很多散落在民间的手工艺人已经无法靠其所传承的手工技艺来增加收入,所以大多民间艺人愿意出去打工挣钱,从而使许多宝贵的手工技艺流失和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建设,就是要让这些掌握这民间手工技艺的传承人通过实现生产性保护来增加这些传承人的收入,从而让更多的人愿意去学习和传承这些民族民间手工技艺,一方面是可以做大做强以传统技艺为主的文化产业,另一方面也促进对这些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和传承。

  黔东南州是一个以苗族侗族为主体民族、多民族杂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州,拥有着1项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录,5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7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86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全州传统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有:苗族刺绣、苗族蜡染、竹编工艺、石砚制作、芦笙制作、银饰锻造、皮纸制作等等项目,通过引导和扶持这些传统技艺的发展,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手工艺品和旅游产品的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从而达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合理利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其该有的贡献。列入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录,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育民、惠民、富民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加强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弘扬和传承黔东南州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提高黔东南州的文化软实力和推动黔东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杨萌【收藏】
上一篇:共青团“暖冬行动” 温暖山区孩子心(组图)
下一篇:黔东南州2013年年度气候影响评价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