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媒体称排污权交易雷声大雨点小 “看上去很美”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7-14 11:28:43  来源:解放日报  

  前不久,杭州市政府出台了开展排污权交易的实施意见,并高调宣布将成立市排污权交易管理中心,并于今年年底前启动交易。这再一次将人们的目光集中到了“排污权交易”上。

  作为一个专业词汇,人们对此并不陌生。几年之前,环境交易所(以下简称“环交所”)在全国各地扎堆成立时,几乎一致地将目光投向了排污权交易。各地政府也都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引入市场机制、运用经济杠杆来激励企业节能减排,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然而,各地环交所在承载了推动排污权交易的重任后,脚步都迈得十分艰难,鲜有交易发生,不少交易所的排污权交易甚至未有“开张”过。

  时至今日,排污权交易仍是一个新生市场。众人的期待,与市场的成长,显然不合拍。这背后,市场成长的困惑,究竟何在?

  雷声大雨点小

  所谓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用市场化的手段去解决环境问题,是一件大家都认可的好事。在起步较早、市场较为成熟的美国,排污权交易已经实现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美国总会计师事务所估计,从1990年被用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以来,美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得到明显控制,促进了环境的改善,并节约了约20亿美元治理污染的费用。

  而在国内,排污权交易偶有发生,却从未形成一个市场体系。最早的一单甚至要追溯到1987年,上海吴泾地区的企业就曾开展过二氧化硫排污权企业之间的成功交易,开创了中国排污权交易的先河。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推行下去。

  直至2008年、2009年,包括京、津、沪在内,全国各地搭建环交所平台刮起一阵风。各个环交所一经成立,都把目光瞄准了排污权交易,纷纷将排污权交易写入了自身的交易范畴或是明确为发展方向,市场对排污权交易的关注也因此迅速升温。“当时的环境,市场的关注,政府的积极推动,感觉排污权交易马上就会成行,而且还会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有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2008年11月28日,湖南长沙市高调启动排污权交易。以拍卖的方式转让二氧化硫和COD(化学需氧量)排污权。当天,现场气氛热烈,参与竞拍的企业代表踊跃举牌,拍卖价格则随着举牌一次次上涨。就在这一天,三笔交易落槌,获得了市场的一片掌声。所有的门户网站,都将这一则新闻做了当天的头条,甚至有国外媒体也对此作了报道。然而,仅仅是这一天的热闹。此后就再也没有交易发生过。

  雷声大,雨点小。也不止是湖南长沙的这一出排污权交易。 2011年,四川省政府也曾发文同意成都市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成都环交所于当年6月成立。但成立至今,成都环交所却从没有开展过一笔排污权交易。

  京、津、沪三大环交所成立时,也都被寄予厚望,作为市场基础比较好的三大交易所,业界希望其能在排污权交易政策、制度、规则等基础建设方面率先探索。但这三大交易所成立至今,也都没有大气污染物排放交易指标。上海环交所相关人士坦言,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2009年,交易所准备在浦东新区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有关污染物的总量核定,交易制度、规则设计等等,交易所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但最终交易还是没有开展起来。

  交易缘何受阻

  排污权交易,这一在西方实践产生了明显效果的制度,为何在国内却遭遇尴尬?

  “排污总量控制不到位,是推动排污权交易最大的障碍。 ”在上海环交所相关人士看来,排污总量控制,是形成交易的基础和前提。企业排污权指标要有偿取得,相关政府部门还应科学合理地配置排污权指标,使排污权指标适度从紧,保持稀缺性,否则排污权交易很难做起来。

  此前参加过长沙市排污权交易的企业机构就坦言,自身的生产工艺确实需要排放一部分COD,只是当年并不缺乏排污权指标。参与竞拍的目的,一是对来年的生产和排污进行资源储备,二是作为企业参与竞拍,也想带头推动当地的排污权交易。企业不缺排污权指标,自然大大降低了交易存在的价值。

  事实上,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大多数地方的企业只要能通过环境评估,就能免费获得一定量的排污权指标。企业只要不超标排放,排污权额度就不缺乏。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各地排污权总量控制不严格,企业也相对容易从一级市场(相关政府部门)获得免费的配额,也就不会去二级市场购买配额了。

  建立在排污权总量控制的基础上,价格形成机制也是促成排污权交易的关键。理论上,排污权交易能使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在购买排污权和减少排放之间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当减排成本高于排污权市场价格时,企业会通过购买排污权加以补偿。反之,如果减排成本低于排污权市场价格,企业则倾向于通过减排,省出更多的排污权,并在市场出售。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每个企业的这一类行为将形成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均衡价格,而价格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

  但实际情况是,目前各地排污权交易,一级市场基本上靠政府定价,即使存在二级市场,政府定价和市场定价也是各占一半。在没有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排污权初始分配机制,以及形成合理定价机制之前,市场流动性难以保障。不少试点地区据称已经开展了排污权交易,但一没有总量,二没有合理价格,相关部门靠“拉郎配”生造市场,终究只能“雷声大,雨点小”,更不要说持续交易了。

  时机是否成熟

  排污权交易,看上去很美——通过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可以使我们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来推动环境保护,培育必要的环境市场。

  也正因为此,各地纷纷成立环交所,环境市场的“场”,早已经具备。只是在排污权交易上,由于种种政策、制度的不成熟,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几年来,排污权交易市场空有“场”而没有“市”。不过,开展排污权交易,目标是坚定的。各地也都没有放弃过努力,有一些地方交易受阻或搁置了,却也有一些新的地方开始尝试排污权交易。

  “市场机制总是在摸索中不断完善的,排污权交易时机也总是会成熟的。”上海环交所相关人士说。

  从上海来看,几年前,环交所准备在浦东试点排污权交易,但受制于种种原因没有成行。如今条件正逐渐成熟,一方面,今年以来,上海已经开始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污许可证制度,基于排污许可证,可以更好地进行排污总量控制。另一方面,针对排污权交易的市场“游戏规则”也基本具备。依托上海环交所平台,上海将于年内启动碳排放交易。在这之前,针对碳排放交易试点出台了各种政策,交易规则、制度建设也已相对完善。而排污权作为排放权的一种类型,其交易机制完全可参照碳交易。

  只不过,涉及具体操作时,排污权交易的推进,还需要先进的监测技术作为支撑,环保部门需要知道每个企业排污量是多少,必须将跟踪、监测排污的数据进行量化核定。在业内人士看来,既然有了排污许可证制度,跟踪、监测排污数据的量化,也就已经不再是难点。

  “当前,在上海推出排污权交易,其实已经具备了相对完善的条件。”上海环交所相关人士这样表述。只是排污权交易在初期可能不及碳交易活跃。从全球范围来看,碳交易在各类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活跃度,都是最高的。不过,市场交易总是从“零”开始,随着参与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乃至市场机构被允许参与到市场中来,排污权交易也会日趋活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个市场的发展,都离不开有效的监管。要推进排污权交易,必然要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管机制,并确保严格执法,使企业违法违规所付出的代价,高于交易造假、超总量排放所获得的利益,才能把排污权真正还原为商品,使排污权交易市场走向繁荣。(记者 蒋娅娅)

责任编辑:凌忠云【收藏】
上一篇:北京一工人被滑落钢筋刺穿头部 已无生命危险(图)
下一篇:河北“中国最大民间博物馆”引争议 被指山寨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