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治霾除污缓解环境焦虑:“美丽中国”需有所作为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3-04 09:11:32  来源:中新网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雾霾笼罩、沙尘突袭、地下水污染,不断暴露的环境问题,加重民众心中的焦虑心态。在艰巨的环保之路上,如何才能勾画出“美丽中国”的图景?

  今年以来,雾霾笼罩、沙尘突袭、地下水污染,不断暴露的环境问题,加重民众心中的焦虑心态。在艰巨的环保之路上,如何才能勾画出“美丽中国”的图景?如今,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成为民众对于治霾除污“国家作为”的新期待。

  雾霾、沙尘、水污染 “美丽中国”艰难起步

  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月28日,厚重的雾霾和强沙尘天气接连袭击了北京。今年1月以来,中国中东部地区轮番遭遇雾霾笼罩,频频传出的PM2.5“爆表”、医院激增的呼吸系统病患,雾霾中检出危险有机物……对于憧憬“美丽中国”的人来说,挥之不去的雾霾可谓是当头一棒。

  灰霾的城市街头,样式各异的口罩让人们不禁想起10年前的“非典”疫情。但是,“大气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谁都跑不掉”,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针对雾霾天气发出的这句警示,再次引发社会对“空气有毒”的警惕。

  同样在今年开年,从山西苯胺泄漏导致邯郸大面积停水,到上海金山水污染事件,从网络爆料企业“打井灌污”,到多地环保局长被“悬赏游泳”,雾霾未走,水污染话题又成舆论焦点。

  而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事件,已经成为危及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发生在四川什邡、江苏启东、浙江宁波的群体性事件,都与环境污染或公众的环境焦虑有关。此外,捕杀、食用、非法利用野生动物事件亦持续引发公众关注。

  去年的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也写入党章。但是,在应接不暇的环境污染事件曝光之后,进入“两会时间”的中国,“美丽”愿景该如何起步?无疑将成为一个焦点议题。
 

责任编辑:谢星【收藏】
上一篇:全国政协委员许智明 “限带令” 不会长期持续下去
下一篇:冀中能源张矿总经理被免 采矿许可证已过期一年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