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诏离乡背井,为官在外长达41年之久,先后调任官职十一任,由于倾注一身心血,为朝庭尽忠,为百姓办事,清正廉洁,皇褒“天下清官第一,环中治吏无双”的洁廉大清官。关于张应诏为官廉洁,巧答康熙王的故事至今在隆里古城广泛流传着。
张应诏中举后升任鸿胪寺少卿时,与康熙皇帝常有接触。他的机敏很受朝庭赏识。有一天康熙皇帝问他:“你为何这样聪明?”张答:“臣不知道,只是爹娘生的罢了”。皇上说:“你家住哪里?你熟悉读圣贤之书,想必你家资万贯。”张应诏躬身回答:“回圣上,臣家住的是滚地龙”…… 康熙皇帝听了,不由眯缝起眼睛,是疑非疑地打量着他。又说:“爱卿居住何处,还有什么产业”?张应诏一本正经地答:“臣家所居,也算恢宏罢,住的是千柱落脚万匹枋,万盏明灯照中央,七十人砍柴,八十人烧火,吃水半边缸(江)。家中的产业,还有两只盐船下江,早去晚回吃淡菜。”
康熙皇帝听他一说,暗暗一笑,却忽然又收敛了笑容,板起脸孔说:“但我听说,张爱卿你家那地方非如你所言,对朕说假话,你就不怕犯欺君之罪吗?”
张应诏知道自己这玩笑开得大了些,不由有些紧张了。却又硬着头皮说:“臣哪敢跟皇上开玩笑,句句是真,如有欺瞒,愿受任何处置”。皇上对他说:“朕准备派人去查访”。
后来,康熙皇帝果然令人到张应诏的家乡来看。查访的人上疏禀报说:“张家哪叫什么“滚地龙”,就是一个边远的龙里。他家哪有啥千柱、万明灯,七八十人的帮佣,烧火丫头,就只有七八十岁的老父老母,住在一个芦苇杆夹的当挡墙的破屋。他家哪有什么盐船,只有两只饿得呷呷叫的鸭子。”
康熙皇帝听查访人的禀报后,把张应诏召来说:“张应诏你好大的胆子,今有人禀报,你把孤家戏弄了,你今有何话可说?”
张应诏跪地道:“皇上圣明,臣如此说实在是不得已的。方今的天下,大大小小的官员,像阴中的蚊子一样,蜂拥叮在老百姓的身上,拼命吸着百姓的膏血。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臣言的是自家清贫。母亲大人日夜纺纱,做点学资,那纺车就是“滚地龙”;臣家只有年迈的老父老母,都七八十岁了,还在砍柴烧火岂非是七十岁人砍柴,八十岁人烧火吗;臣离家在外,为君效忠,怎能顾及家中为母尽孝,故而如今家徒四壁,以芦苇杆扎成墙壁,到处透风、漏雨、透光,看到天上的星星,这不是万盏明灯”点亮、“千柱落脚”,臣家一贫如洗,连装水吃的都是一个半边的破缸子,岂不就是半边缸,更谈不上有什么盐船,家中喂的两只鸭子下河去,早出晚回,岂不像盐船下江,不过虽有“盐船”,家中因无钱买盐巴父母却顿顿吃的都是淡菜。这些都是臣自嘲啊……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