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众所周知,目前我们贵州本土音乐发展缓慢,市场闭塞,在全国范围内不管是知名度,还是美誉度,都还有待提升,作为一名本土音乐人,您认为我省本土原创音乐现在是怎么一个现状?您自己有怎么的打算?
郑建安:我个人认为,目前我省的原创音乐正在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虽然从我们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走出去了《九月九的酒》的词曲作者朱德荣、《晚秋》的词作者苏拉、《自由飞翔》的词曲作者张超、《白狐》的词作者玉镯儿等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音乐人,也涌现了娄刚毅、石与刚、赵钦、梁爱科、黄昌松、杨亚江、杨长文等第二梯队新锐词曲作家,但仍有待于进一步整合作词、作曲、编曲、演唱、录混、推广等方面的优势资源规模化发展,以贵州团队的形式集中展现贵州原创音乐作品的整体实力,下一步我计划在黔东南组织一批专业人员成立一家文化发展公司,重点解决编曲、推广等瓶颈问题,为融入贵州团队提前做一些基础性工作。
时刻心怀感恩 行动兑现承诺
记者:您先后创作了《心灵渴望》、《情牵女孩》和《山那边和水那边》等“感恩”歌曲,都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有怎样的故事呢?
郑建安:其实每首歌都有它的背景和故事,这些故事一直感动着我。
在贵州台江的一个偏远山村,有一所破旧不堪的学校,这所学校只有八个学生和一位民办教师,这位民办教师远离尘世喧嚣,扎根教育事业30年,一直默默无闻的坚守着……,时过境迁,他至今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甚至十多年没有去过乡里和县城,目的就是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去资助那些孩子。他吃住都在学校,学校没有水,他就去挑山泉;学校没有电,他就去挖树根当火把……,正因为有了像他那样的山村教师扎根教育事业默默奉献,才有了《山那边水那边》那样朴实的音乐语言!希望更多的朋友来关注我们贵州山区那些可亲、可敬的山村教师。
郑建安(左一)与贵州群星在一起录音
记者:您的主业是人民教师,而您为了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去年曾在网络上发起雷山县的帮扶活动,今年又在三穗县举行了慈善演出。您为什么要不遗余力的做这样的事?成效怎么样?
郑建安:我目前正在雷山县达地乡高车村负责从事一对一的帮扶工作。去年,我组织网络和身边的朋友去帮助那里的孩子,得到了全国越野e族和黔东南越野e族中队等爱心组织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鼎力相助,才有了去年在雷山县达地乡的那次帮扶活动!同时,他们爱心捐赠了很多书籍和现金,有效地帮助了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孩子,为他们解决了“读书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