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民生连线- 求职招聘- 旅游- 房产- 酸汤社区- 吃喝玩乐- 黔港微博- 家园博客- 生活帮- 手机报- 团团赚- 专题

订阅
首页| 全州新闻| 时政要闻| 县市新闻| 专题新闻| 民生连线| 视听中心| 黔港图库| 投资黔东南| 招商引资网
首页 > 健康 > 疾病 > 正文

重阳节话养老:老年人如何实现老有所“医”?(图)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时间:2012-10-23 16:00:57  来源:中新网  

  10月23日电 中国正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勉励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力求为老年人看病就医提供便利。然而,时至当下,老年人看病仍面临诸多困难亟待破解。

  老人就医现状调查:出行困难手续繁琐 无奈望而却步

  截至201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人,占总人口的13.7%,中国正步入“深度老龄化”的社会。老年群体是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消费对象。随着老龄化步步进逼,看病难成为中国老年人的主要精神困扰。

  老年人岁数大,体质差,疾病多,诊治难度高,社区医院和小诊所怕担风险,对其敬而远之。然而,到大医院看病,需要乘车排队,检查缴费。老年人站不住,等不及,吃不消,

  繁杂的手续无异于巨大的负担,因而不得不“望而却步”。

  在社会化养老机制尚未完善的今天,对于农村空巢老人和城镇失独老人等独居群体而言,这一困难更为凸显,“独居老人病死无人发现”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

  对于农村空巢老人而言,长年独居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乡下,缺乏子女的照顾和亲情抚慰。“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即使生病后,多数情况下也不得不独自面对,再加上经济条件的局限和习惯性的节俭,“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非常普遍。

  而对于城镇失独老人来说,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失独”的沉重打击已令其身心俱伤,而随着年事渐高,他们又不得不独自承受病痛的折磨。“老无所依”成为他们最现实的境遇,即使有来自社会各方的关怀,仍难以抚平创伤,消除忧虑。

  不少人建议,相关部门应该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方便、低廉、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或转型改建专为老年人群服务的老年病医院,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医,并对老年医疗机构给予适当的补贴,用于减免困难家庭老年人就医费用。

  而对于空巢老人和失独老人这些特殊群体,除了物质层面的优惠措施之外,全社会更应从精神层面给与充分的关怀和爱护,帮助他们排解寂寞、弥合创伤,安度晚年。

  老人优待政策被指标准过高 免费看病必须活到90岁?

  近日,北京市民政局局长吴世民表示,北京社会福利要“扩面、增项、提标、整合”,加快建立适度普惠的民生福利制度。医保自付部分全报销政策,有望从目前的95周岁以上,扩大到90周岁以上人群。

  围绕这一新政策,外界在多有褒扬之余,亦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集中体现在“年龄标准是否过高”的争议上。质疑者认为,90岁以上老人数只是老年群体很小的一部分,这一政策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更有网友质疑:既然出台这样多的好服务,为什么不能提升一下,让服务更能面对大众呢?能让更多的的享受到好的优惠政策,将95岁年龄段降低到85岁或者是80岁不好吗?

责任编辑:gongxiuxiang【收藏】
上一篇:保持良好的心态生活欢乐可使人长寿
下一篇:因性格差异 与妻吵架气不过 男子拿菜刀自剁四根手指
分享到: 黔东南微博 QQ空间 新浪 腾讯 网易 搜狐 贴吧 谷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