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破茧成蝶之路——雷山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观察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0-09-27 09:18:23  来源:  

 

    据黔东南日报消息 这里的每一支歌曲都让你沉醉;这里的每一缕风情都让你神往!

  苗族歌手阿幼朵的一曲《有个地方叫西江》唱得人荡气回肠;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到西江苗寨的一句“用美丽回答一切”,勾起人们向往的地方。

  在这里,西江夜景,青瓦楼栏,民族歌舞,银饰产品,苗家美食,无不让每一位游客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据统计部门数据显示,雷山县接待中外游客由2000年1.2万人次到2009年的138.7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也由2000年的230万元突破到2009年的5.34亿元。

  可谓是“新风一夜吹苗乡,破茧成蝶展翅飞”。

  是什么让雷山旅游发展势如破竹?是什么让游客如此痴迷雷山?

  思路:在个性中求发展

  在共性中求生存,在个性中求发展。这是2001年,旅游产业发展起步时,该县领导决策层高瞻远瞩对雷山县旅游发展定的调。

  雷山县苗族居住占83%,誉称为“苗疆圣地”,拥有世界独——无二的露天艺术馆——西江千户苗寨,国家级森林公园——雷公山,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郎德苗寨,世间仅有水上粮仓—新桥。苗族古歌、苗绣、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族芦笙舞、苗族铜鼓舞、苗族民歌、苗族织锦技艺、苗医药、苗年等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就是一颗颗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该县按照“一山两寨一线一中心(雷公山、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下寨、巴拉河沿岸村寨一线、县城旅游服务中心)”发展方向,坚持“大生态、大文化、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思路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大众参与”发展机制,并设立100万元的旅游发展基金,针对交通等旅游设施滞后的实际,累计投入6亿元加大以交通、城镇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以西江5A级景区为核心的旅游环路1119.3公里,解决旅游走回头路问题,修建星级宾馆或酒店8个,接待能力大为提高。先后投入5400万元建成银饰剌绣创新中心和对县城房屋进行“穿衣戴帽”民族文化传承工程。独具民族特色的城镇建设犹如身穿苗族盛装的少女婀娜多姿、楚楚动人,成为旅游文化发展的新亮点。

  2008年春,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到雷山调研时,对雷山县城建设给予大加赞赏。他说:“雷山的城市建设是贵州新时期城市建设的典范和样板,具有“欧洲小城”的风格,又有别于欧洲小城建设的艺术。”

  模式:以办节促进发展

  发展旅游的目的,就是让外界了解雷山,把游客引入雷山。为此,雷山县以办节尝试,从2001年开始坚持每年举办大型的苗年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国十大最好玩地方之一”、“中国苗族文化中心”等品牌逐渐打响,雷山开始被世人所识、所想、所爱。该县接待游客由2000年的1.2万人次到2008年的1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也由2000年的230万元到2008年的2.51亿元。这充分说明,以办节促旅游发展模式取得了成功。

  2008年,对于雷山15万各族人民来说,是值得骄傲的一年,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在郎德苗寨传递,铸就世界最精美的乡村奥运圣火旅游线路。紧接着,贵州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在西江千户苗寨举办,
该县趋势投入8000多万元把西江苗寨打造成5A级景区,“看西江知天下苗寨”、“云南看丽江,贵州看西江”成为顶呱呱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住苗家吊脚楼、体苗族歌舞、购苗族银饰、品苗家美食、观西江灯光夜景”等乡村旅游品牌也声名鹊起,雷山成为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体验原生态苗族文化的大本营。正如高级国际商务策划师冯祯祥所说:“奥运圣火把雷山品牌打到全球去,让全世界都知道世界最美的郎德苗寨,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让西江走遍天下,成为天下西江,这是花几亿都换不来的轰动效应。”

  2009年,“中国苗族银饰之乡”、“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的小城”、“中国最具魅力旅游县城”等相继落户雷山。

  该县旅游文化产业带动了农家乐、民族工艺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该县发展农家乐达318户,就地解决农村就业3000人;从事银饰、刺绣等民族工艺品加工店达5500多户,从业人员达1.6万人,年创产值近1.3亿元;建成茶叶旅游产品基地5.5万亩,2009年茶叶产值实现2171万元。

  未来:保护中开发  传承中发展

  挖掘民族文化内涵不足,景点少,看点少,游客兜留时间不长,旅游文化产业链尚未形成,旅游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这是目前雷山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需要面对的现实。

  雷山注重在保护中开发,在传承中发展,着重打好民族文化和城镇旅游文化两篇大文章,把旅游发展成为持续、生态的朝阳产业,打造成世界原生态苗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今年着重加快围绕打造蚩尤文化园为核心的旅游景点和设施建设,着力实施“双十”工程。即民族文化发展“十个一”工程是:建立一个 “多彩贵州”音乐创作和摄影采风基地;打造一台最具雷山特色的原生态苗族文化歌舞;建设一个原生态苗族文化传承基地;建立一个原生态苗族文化产业园;创作一批原生态苗族文化文艺作品;保护一批原生态苗族文化代表性建筑工程;建设一座中国苗族博物馆;建设一个中国苗族文化博览园;举办一届中国苗族刺绣、苗族服饰大赛;举办一届中国苗歌、苗舞大赛。旅游发展“十个一”工程是:办好一个“中国·贵州·雷山苗年”节;建设一座中国最具魅力的旅游县城;建立一个原生态苗族文化旅游研究中心;搭建一个原生态苗族工艺品加工基地和交易平台;打造一座中国苗族文化圣山和世界旅游名山;建立一个全国高山户外运动和竞赛营地;建立一个国家保护动物、植物研究、繁殖和培育基地;举办一年一届的中国“雷公山”茶文化节;建设一个茶叶批发交易中心(市场); 打造一个国家森林休闲度假、避暑疗养的旅游胜地,实现雷山旅游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2010年3月22日,上海世博会公众论坛在西江苗寨举行。让我们看到,用发展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来助推城乡一体化进程是完全可行的一条路子,这也必将给雷山旅游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新一轮机遇。

 

责任编辑:dreamlak【收藏】
上一篇:国家、省杂稻专家对我州杂稻生产情况进行验收
下一篇:施秉投入176.3万对凯施二级路施秉段进行风貌改造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