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民生连线- 求职招聘- 旅游- 房产- 酸汤社区- 吃喝玩乐- 黔港微博- 家园博客- 生活帮- 手机报- 团团赚- 专题

订阅
首页| 全州新闻| 时政要闻| 县市新闻| 专题新闻| 民生连线| 视听中心| 黔港图库| 投资黔东南| 招商引资网
首页 > 旅游 > 景区 > 正文

苗族“祭鼓服”明日亮相央视(图)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时间:2010-01-08 11:53:31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据金黔在线讯 记者昨日获悉,失传多年的苗族“祭鼓服”在丹寨现身,并受到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寻宝》栏目组邀请,将于1月9日参加虎年春节期间推出的系列特别节目“美梦成真...

 

苗族“祭鼓服”明日亮相央视(图)

 

    据金黔在线讯 记者昨日获悉,失传多年的苗族“祭鼓服”在丹寨现身,并受到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寻宝》栏目组邀请,将于1月9日参加虎年春节期间推出的系列特别节目“美梦成真”录制工作。目前,藏家已将该“宝贝”送达北京,等待专家的鉴定。

  据收藏祭鼓服的池明君先生介绍,“祭鼓服”系八寨苗古装,制作一套祭服需耗时三年。该服饰成形于明末清初,到清中期“改土归流”运动后,朝廷强制苗民改装,改装后逐步去掉苗族服饰“团裙”和繁杂的下半部分。八寨苗古装随之逐渐失传。

  池明君说,他收藏的这件祭鼓服是著名苗族义军领袖张秀眉旗下将领马登科孙女的嫁妆。制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为举行苗族13年一次的隆重祭祖节日“牯臧节”而备制。一共做了3件,由3名作为祖神替身的美貌苗族少女穿戴。池明君收藏的是马登科孙女马玉珍所穿的那件,后来成为她的嫁衣传给后人。文革期间追查“四旧”时,险些被毁。2005年,排调镇举行“锦鸡文化节”时,有苗族古装展演这一项目,这件衣服再度露面,并获珍藏一等奖。2007年,丹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在向国家申报项目“嘎闹苗族服饰”中,此件古装为重点申报获得国家级保护名录。

  而另外2件“祭鼓服”,一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日本游客以高价买走,流落海外;一件流落民间,不知所终。

  据了解,“祭鼓服”衣上的纹饰为苗族传承图腾图案,衣角的三段锁绣,做工精细,以蚕片锁边绣成,是苗族“嘎闹”支系的特别图腾图案,是祖先迁徙时对所过江河的印记传承;胸前的太阳花是“太阳鸟”的花,是八寨苗的图腾标识;涡旋花是团结和力量的象征,是八寨苗祭祖的标识;云龙纹花是苗族迁徙的图腾标识。

 

           郭鸿静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黄平向民间文化艺人发放民间文化传承补助金
下一篇:原生态佳丽大赛海选落幕207名佳丽晋级半决赛

相关新闻

分享到: 黔东南微博 QQ空间 新浪 腾讯 网易 搜狐 贴吧 谷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