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民生连线- 求职招聘- 旅游- 房产- 酸汤社区- 吃喝玩乐- 黔港微博- 家园博客- 生活帮- 手机报- 团团赚- 专题

订阅
首页| 全州新闻| 时政要闻| 县市新闻| 专题新闻| 民生连线| 视听中心| 黔港图库| 投资黔东南| 招商引资网
首页 > 旅游 > 景区 > 正文

侗款文化:黎平民族文化的一个新亮点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时间:2009-09-16 09:19:1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港讯(通讯员 周志光)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黎平侗款已被省人民政府推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候选项目,“十洞”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选名单...

 

    本港讯(通讯员 周志光)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黎平侗款已被省人民政府推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候选项目,“十洞”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选名单。

 

    目前,“十洞”十三寨“侗款文化”已成为黎平县民族文化的一个新亮点。“洞”是唐宋时期湘黔桂边界县治之下的一种地缘单位,也是民间自治和民间自卫的一种组织形式,具有部落联盟的特点。“十洞”包括黎平县岩洞、口江、双江、茅贡、永从等五个乡镇区域。早在清朝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竹坪、岩洞、述洞、新洞、朋洞、铜关、寨拱、四寨、坑洞、迷洞、平吝、三龙、已炭等“十洞”十三个村寨的头人议定款规款约,并在竹平村罗汉坡脚竖立《款禁碑》。

 

    中国社科院邓敏文教授为进一步弘扬“侗款文化”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制订新的款约,内容包括勤耕苦读、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善待游客、公平交易、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文化等内容,并刊刻款碑。恢复十三个侗族村寨“部落联盟”,成立十三个村寨的联谊组织,约定在今后每年的重大民间节日十三个村寨轮流办节,开展侗族大歌、琵琶歌、侗戏比赛及联谊汇演,形成惯例,使外地游客有规律可循。

 

    据介绍,在市场定位中“十洞”十三寨“侗款文化”将以欧美为核心商圈,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塘以及台港澳为主要商圈,以东南亚为辐射商圈,走以海外市场带动国内市场的营销道路,在5—10年内将“十洞”文化打造成为国内外旅游市场知名品牌。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三穗出现“水鸟乐园”美景(组图)
下一篇:乡村旅游的春天(图)

相关新闻

分享到: 黔东南微博 QQ空间 新浪 腾讯 网易 搜狐 贴吧 谷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