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林正在为敬老院老人徐井华缝衣服
3月4日,刚参加完省妇联的表彰活动,赵凤林就马上乘坐火车从成都回南充再转车回到太平镇敬老院,回到了这个日夜思念的“家”。
满山青葱柏树映衬下白墙青瓦的房屋一字排开,一条整洁的水泥路从场镇蜿蜒到敬老院,二层楼的老年公寓正进行外墙装饰,院大门牌坊即将完工……对于72岁的赵凤林来说,这一切再熟悉不过。
“昨晚,98岁的何玉连老人吃得很少,我得先去看看。”一看手机上的时间显示“05:29”赵凤林一睁开眼就放心不下何玉连老人。立马起床,穿衣服,来不及洗漱便径直往老人公寓一楼何玉连的房间走去。
倒便桶、查房、生火做饭、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穿衣服、洗漱……日子依旧这样平淡,和过去几十年的每一天都一样。
“一定要让老人们活得有尊严,活得更幸福!”
人的一生也许有很多机遇和选择,进退之际改变着人生的方向。对赵凤林而言,30年来一次次的选择,使她与亲情决裂,与这些素不相识的老人结缘。
时间回到1984年。
到敬老院工作之前,赵凤林是太平镇13村妇女主任、兼赤脚医生,她精明能干,热心助人,和丈夫冯金春一起育有三女一儿,在当地人眼中是一个幸福家庭。
一直以来由于不愿当“下人”,太平敬老院的院长换了一茬又一茬,“臭、脏、乱”一直是当地人对敬老院的概括,甚至没人愿意从敬老院门前路过。
这也成为镇党委、政府的一块“心病”。太平镇党委对辖区内的16个村妇女主任轮番考虑之后,觉得赵凤林学过医、教过幼儿园、当过村干部,综合素质高,非常适合担任敬老院院长。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