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黔东南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
“县乃国之基”,“郡县治,天下安”。 为深入探讨“国之基”的县域经济,如何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运用新思想、新思维、新发展方式,实现新突破、新跨越。我们相继邀请我州各位县(市)委书记,结合本县(市)实际,谈改革、谈创新、谈发展,深刻解读全面深化改革新思路,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推出“聚焦改革发展——县(市)委书记话改革”主题系列专访,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图为州委常委、凯里市委书记黄远良(左)接受本报总编辑吴会武的采访。(杨光乾 摄)
记者:黄书记,您好!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今天访谈的主题是关于凯麻同城化改革发展的问题。首先,请您介绍提出凯麻同城化发展构想的历史背景以及凯麻同城的战略定位。
黄远良:凯里作为州府所在地,经济总量一直占到全州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凯里市作为黔东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市发展空间狭小、城市功能设施滞后、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日见凸显,难以发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火车头和发动机的强力牵引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凯麻同城化”的战略构想,将凯里市和麻江县连为一体,实现同城化发展,以期把凯里、麻江两市县建设成为全州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成为黔东南州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战略支撑。
2011年1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实施《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揭开了凯麻同城化建设序幕。2012年1月,国发2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黔东南州实施凯里—麻江同城化发展”,凯麻同城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对凯麻同城化发展,我们确定了五个方面的战略定位:即凯里城市拓展区、国际滨江旅游城市、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山地新型城市示范区、黔中经济区重要增长极。
近年来,凯里市围绕以上定位,以凯麻同城化为重点和突破口,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应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子。
记者:黄书记,凯麻同城化战略实施两年多来,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管理,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请您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黄远良:凯麻同城化战略实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一是同城化路网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投资100多亿元的“五横八纵”城市路网系统基本成形,凯里黄平机场已成功试航,过境沪昆高速铁路将于年底建成,凯麻将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二是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凯里经济开发区、炉碧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以煤电铝、煤电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民族制药、特色食品、轻工纺织、新型建材为主的产业体系;已有16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落户两个开发区,92户建成投产,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9.4亿元,2013年超百亿元。三是凯麻社会管理基本统一。“一市一县两区”发展规划、项目建设、民生保障、征地拆迁安置、干部职工待遇等逐步实现统一。2012年,凯里市在全省88个县(市、区)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排名第5位,其中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在全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一;城市建成区面积由40平方公里扩展到6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5%。
记者:黄书记,有这样一个论断:“发展的差距,实质是改革的差距”。在推进凯麻同城化改革发展进程中,凯里、麻江两地遇到哪些差异化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黄远良:凯里、麻江由于行政体制分割,“管理体制差异化、运行机制差异化、政策导向差异化”的状况十分突出,推进同城化有一定难度。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着力用灵活的机制去克服体制的障碍,以“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理、统一建设、统一机制”五个统一为抓手,着力推进“十个同城化”:一是推进管理体制同城化,通过授权和委托等方式,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和行政审批事项,赋予凯麻同城化更大的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二是推进规划同城化,完善总体规划,实现城市控制性详规和建成区修建性详规全覆盖。三是推进资源配置同城化,在用地、项目申报与建设、投融资等方面,统筹州内资源支持凯麻同城化建设。四是推进路网建设同城化,加快滨江大道、炉山至碧波、炉山至下司等联结“一市一县两区”城市主次干道建设。五是推进城市功能布局同城化,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品位。六是推进产业布局同城化,按照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七是推进城乡统筹同城化,加快村寨建设规划全覆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打造“美丽乡村”。八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化,实现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共享。九是推进政策同城化,在征地拆迁补偿、老龄补贴、城乡低保等方面实现政策标准统一。十是推进投融资同城化,加强融资合作,统一融资政策,搭建统一投融资平台。通过这一系列的体制创新工作,凯麻地区的发展如火如荼,日新月异,显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记者:黄书记,凯麻同城化发展的探索,成为贵州乃至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范本。改革开放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我们凯里市将如何进一步推进凯麻同城改革发展呢?
黄远良:几年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迪与思考。下一步我们将主要从六个方面努力推进同城化建设:
一是坚持以战略为势,创造新的竞争优势。长远看,生态环境、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我们的战略优势,这已经成为共识。我们要进一步全方位审视凯麻区位、地缘、资源优势,见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统筹研究同城化发展定位、发展路径、产业选择、空间布局等战略问题,按照建设“山水、田园、村庄、都市”的要求,围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养老、康复、养生等产业,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用战略吸引要素资源在同城化区域内形成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实现资本、产业和人才集聚,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二是坚持以规划为纲,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要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国际化的要求,高起点编制各类规划,坚持同城化发展与完善城市生产功能、消费功能、就业功能和服务功能相协调,使凯麻新区成为人口集聚地、产业集中地和产品集散地。不求大不求洋,求特求美,围绕目标定位把凯里建设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凯里。
三是坚持以产业为本,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产业是同城之本,城市的发展,功能的提升,都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和带动,加快同城化建设必须把产业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更加注重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层次,大力发展高端产业,着力打造凯里经济升级版。
四是坚持以创新为魂,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着力于创新体制机制,努力破解同城化发展难题。注重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在实施乡镇、街道托管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凯里、麻江同城化的范围;创新财税分配体制,建立凯里、麻江财税分配协调机制;创新干部人事、招商引资等运行机制,着力增强发展活力。
五是坚持以金融为器,进一步集聚要素资源。融资平台建设是提升同城化融资能力的关键。做大做强凯里城投公司、开元城投公司、水投公司、市政建设投资公司等投融资平台,依托建设项目、土地收储项目、土地整治项目等进行融资。加强政银合作,增加授信额度。充分发挥现有国有全资的市建设总公司、市交通建设工程公司的作用,降低建设成本,节约建设资金。
六是坚持步步为营,进一步促进产城互动。注重新区带老区,组团联动,产城结合,步步为营。重点抓好滨江道路系统、凯里中心、下司古镇及“三城一区”建设。加快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园区化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生态化,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着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力求做一事、成一事,建一片、成一片。
记者:再次感谢黄书记接受我们的采访。凯麻同城发展为构建“大凯里”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凯里城镇化发展的大手笔。我们坚信,凯里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吴会武 吴国桢)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