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记者乘地铁3小时遇6对抱娃乞讨女子 鲜少与人搭讪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7-17 15:40: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亲历

  地铁遇到行乞母子乘客起疑心后报警民警认定并非拐卖

  DNA检验较繁琐主要靠和当地核实

  由于两次都没能“盯住目标”,昨天记者只能在地铁10号线沿线探访,并在地铁三元桥站、亮马桥站、惠新西街南口站等处蹲守,短短的3个小时内,遇到多名乞讨者,其中抱娃乞讨的女子就遇到了6对。

  经过接触和观察,记者发现这些抱娃乞讨的女子警惕性普遍比较高,遇到乘客搭讪一般闭口不答或三言两语应付,和记者交谈也是三两句之后就迅速离开。

  在地铁三元桥站,一位男乘客认为一名抱娃乞讨的女子有可能涉嫌拐卖,随即报警。“我看了你们的报纸,我觉得这个女的就很可疑。”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乘客说。

  由于乘客已经报警,面对记者的询问这名女子表示只有警察来了之后才能回答问题。几分钟后,一名警察和协警来到站内,在确定女子确实是在地铁内进行乞讨之后,将女子和记者带到地铁派出所办公室了解情况。在办公室内,警察让女乞讨者提供了身份证,并在电脑上进行了查询。

  “你因为乞讨已经被处罚过多少次了啊?”查询完后,警官说,女子此前因为在地铁内乞讨已经被处罚过,“一般我们对他们这些乞讨者,只能进行罚款或者教育。”警官告诉记者,因为这些乞讨者都带着孩子,很不好处理。

  记者向警官提到有乘客和网友质疑一名女乞讨者可能涉嫌拐卖儿童的情况时,警官表示,如果要确定是不是亲生的,验DNA就行,但因结果不是当天出,大人和孩子不好安置。“我们一般都是问清楚乞讨者的婚育状况、具体住址,然后再想办法联系到他们村干部,再进行核对,基本就能搞清楚了。”

  女乞讨者表示,因为孩子还小,觉得乞讨对她也没有什么影响。“我也没什么文化,不知道能干什么。”警官在对女乞讨者进行教育,并告诫以后不要进行乞讨之后,把女乞讨者和孩子放走。

  说法

  抱娃乞讨不等于被拐 但仍需有效处置措施

  近年来,对乞讨儿童的举报越来越多,网上时不时地就会出现抱娃乞讨的“举报打拐信息”。针对这一问题,致力于救助被拐儿童的微博打拐公益基金曾经做过调研,其工作人员说:“我们的观点是,乞讨儿童极少数属于被拐儿童。”

  不过,微博打拐公益基金的工作人员表示,乞讨儿童虽然并不代表就是被拐儿童,但同样属于受害者。“多数是家属携带或者家属允许、达成协议后,再让人携带乞讨的。他们成为职业乞讨者利用的工具,虽然绝大多数与拐卖无关,但这些未成年人的权益确实受到了侵害。然而遗憾的是,目前没有有效的处置措施,需要社会的关注。”

  记者查询相关文件得知,针对未成年人流浪乞讨问题,国务院在2011年8月15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对公安机关和民政、城管部门以及基层组织提出了相关要求。

  在其中的一项措施中提到:“公安机关发现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应当护送到救助保护机构接受救助。其中由成年人携带流浪乞讨的,应当进行调查、甄别,对有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等违法犯罪嫌疑的,要依法查处;对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携带流浪乞讨的,应当批评、教育并引导护送到救助保护机构接受救助,无力自行返乡的由救助保护机构接送返乡,公安机关予以协助配合。”

  征集

  寻找可疑行乞女子 本报请您出一把力

  针对乘客反映的女子每天带着不同孩子乞讨一事,本报记者昨天在10号线虽然一度发现了疑似被曝光的“嫌疑人”,但由于一时无法确认其身份,很难在地铁10号线的“茫茫人海”中有所收获。

  请广大读者在乘车时能够多留心,如果您发现乘车时常见的乞讨者每天带着不同的孩子出现在地铁中,请及时拨打本报新闻热线65902020或@新浪微博“北京青年报”,同时欢迎知情者提供更多新闻线索。

责任编辑:李考平【收藏】
上一篇:河南农村小学女足参加国际赛 挖野草铺球场(图)
下一篇:黑心商贩用“石灰粉”催熟芒果 青皮一天穿金衣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