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三沙市成立至今已经半年多,岛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肖杰:三沙市成立半年多以来,变化还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在特殊的条件下,用特殊的办法来克服了特殊的困难,比较好地完成了特殊的任务。而完成这个任务的一个标志就是三沙有了新的变化。
除了各项政权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转之外,我们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来推动各项目的落实,最明显的是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在从海南本岛到永兴岛(三沙市政府驻地)的航次,从原来的一个月两次变成了现在的一周一次。
这一方面增加了补给,生活上的补给比原来充足了,例如岛上没有淡水,要从海南岛补给,大米、蔬菜也要补给,这些现在都增加了,不像原来有时吃空了船还没来。另一方面,岛上的职工和官兵,在海南本岛与永兴岛之间往返更频繁些,两地之间的距离不像原来那么遥远了,也就减轻了他们的心理压力。这种交通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使得岛上的渔民以及我们的职工、官兵幸福感明显提高。
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已经安到了永兴岛。《人民日报》电子版第一次填补了整个永兴岛没有报纸的空白。这个地方是没有报纸的,船一周才一次,难道要搞印报机吗?后来想到了将《人民日报》的电子阅报栏,转到营房,转到机关,转到我们干部的食堂去。岛上当天读到《人民日报》电子版,还可以阅读包括(《中国经济周刊》)在内的《人民日报》旗下的各子报刊,信息量非常大。
现在还可以上网,可以看电视,可以打手机,通信和交通一通,人的幸福感就增加。例如,小伙子谈恋爱,给恋人打打电话,心理就不会抑郁。
记者:在这半年时间里,三沙市开展了哪些建设?
肖杰:我们编制了一些专项规划,在专项规划的指导下把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与环保、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项目先做了起来。截至目前,一共开工了12个项目,例如太阳能、海水淡化、公用住房等项目都在进行。这些项目是我们在编好总体规划,不增加环境压力,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做起来的,符合规划和环评,还要符合特殊的自然条件要求。
三沙高温、高盐、多台风,对建筑物有特殊要求,而且建筑成本非常高,因为岛上没有建筑沙、没有混凝土,这些东西以及每一块砖头都要从海南本岛运过来。如果没有从海岛的实际出发考虑,做好的建筑几年之内很快就会坏掉。例如,由于空气中的盐分很高,沙子从海南本岛运来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封闭,沙子就会盐碱化,做成的混凝土,三到四年就暴钢筋;若用一般的火砖盖房子,两三年就会被腐蚀完了。南海的台风多、大,因此所有的建筑物都要经得起台风的考验。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