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发展苗侗医药 服务广大患者——访凯里市政协委员杨汉梅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1-22 16:18:46  来源:  


  杨汉梅长期致力于本土苗侗民族医药的研究、开发实践,对民族传统医药业的开发利用有独到的体会和见解。她爽快地接受了专访并谈了自己多年的体会和感受。

  她认为,民族医药是我国中西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民族医药在各民族常见疑难杂病、多发病的防治中有着独特的疗效和优势。发展好民族医药事业,是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有效途径之一。

  黔东南本土民族医药十分丰富,经过长时间临床实践,苗侗医药取得了广大患者普遍认同的神奇功效。但本土民族医药目前还存在着保护、抢救、开发力度不够等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散乱浪费,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资金人才匮乏,政策不配套,机制健全等诸多情况。现有的一些民族医疗机构发展起步晚,规模小而分散,人才、技术、资金都缺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上宣传不到位等,受到社会上的误解、偏见甚至歧视。导致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十分缓慢。大多病人也都首选公立医院治疗,通常是久治无望了才来找民族民间医药,民族医药成为患者们“死马当活马医”的最后一线希望。再加上民营医疗机构用的是民间的草药,还未确定为医保范围,治疗用药和治疗手段,未形成有效的治疗报销体制,得不到住院报销的同等待遇,给就医的病人带来许多不便,这样无疑制约民族医药的健康发展。但民族医药在长期实践中证明,对许多疑难杂症的疗效非常显著的,应该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杨汉梅介绍,她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对民族医药特别热爱,对家传下来的熏蒸疗法情有独钟。1998年改行学医,2006年创办“凯里市苗族草药熏疗养生堂”,2007年注册了“凯里市苗蒸堂”。2008年注册“贵州苗珍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苗蒸堂成为“苗蒸堂民族医诊所”的民族医疗机构,2010年注册成立“黔东南苗蒸堂民族医院”作为公司的临床机构。目前,公司已经成为一家集中草药种植、民族医药研制开发、保健美容咨询服务、土特产品销售、民族工艺品及佩戴用品的开发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凯里市旁海镇和锦屏县拥有药材基地100多亩,公司还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以及“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省黔东南州弘扬民族医药研究所”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建立了科技攻关、产品研发和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关系。

  公司产品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治疗关节病的熏蒸药”发明专利已经得到授权。注册了“苗蒸堂”、“苗珍堂”、“汉梅古蒸”、“汉梅苗蒸堂”、“汉梅苗蒸”、“苗珍”、“汉梅”等系列商标,现有授权专利6件,授权商标5件,正在申报的商标和专利一共有15件。特聘名医学专家和教授6人,产品研发科技人员20人,临床机构中医技术人员和后勤人员30多人。

  创业以来,黔东南苗蒸堂民族医院一共治愈了5万多名患者,其中妇女产后疾病(妇女月家病)及风湿骨病类占70%,其他的疾病占30%。先后解决了12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和失业人员的就业。苗蒸堂医院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热情服务,病人至上,把治病救人放在首位的原则,并对那些经济困难的患者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减免。六年来免费义诊300余次,无偿给无钱治病的患者治疗500人次,累计为患者减免治疗费近10万元。

  杨汉梅结合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加强对民族医药产业的引导,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允许条件下,结合凯里市实际出台促进民族医药发展的有关政策,特别是住院医保问题上给予苗侗特色疗法的特殊政策,让到这些民族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享受医保报销的方便。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民族医药发展有力的支持。二是制定符合民族医药发展实际的新药评审标准,对确有疗效和安全保障的民族新药放宽评审条件,简化评审程序,让更多有效的、廉价的民族新药服务于群众。三是设立民族医药发展基金和人才培训基金,重点对具有创新成果的民族医药机构进行扶持和奖励。对不同层次的民族医药带头人开展培训,造就一批民族医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四是统一打造民族医药品牌,以品牌带动产品;以产品推动品牌的发展,形成良性的双向互动与循环,支持民族医药进入药品市场渠道。目前能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民族医药数量很少,这方面应加以解决。努力缩小民族医疗医院与公立医院的差距,让民族医疗医院享有平等的医疗扶持政策,在住院医保方面能够出台一套民族自治地方相关政策,解决老百姓就医难,报销难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多方面选择的就医环境,以不断提高民族医疗医院的地位。五是根凯里市民族医药发展的实际,对于长期从事民族医药工作、符合晋升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适当放宽职称政策有关规定,评聘相应民族医药专业技术职务,让更多热爱民族医药的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稳定民族医药人才队伍。

  作为已有较好发展基础的苗蒸堂,将继续走连锁品牌化发展道路,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苗侗医药的神奇功效,努力让苗侗医药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杨汉梅坚信,苗侗医药是民族的,也永远是世界的。(文筱晟 莫屈)


责任编辑:yangyi【收藏】
上一篇:锦屏县完成粮食增产工程10.76万亩
下一篇:建设城乡坦途 铸就康庄大道——访凯里市政协委员龙林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